开挖地下通道对上部文物建筑结构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重要的既有建筑物下进行施工开挖,经常需要对桩基进行托换。特别针对保护历史文物建筑,托换技术非常有效。由于托换工程的复杂性和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因此,在开挖地下通道中,对上部结构影响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论文在研究桩基托换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上部有保护建筑、下部有盾构隧道的沈阳站地下通道工程为背景,建立东站房框架结构的ANSYS三维模型,对其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整体纵向倾斜式、整体横向倾斜式和“盆式”沉降的结构响应进行数值分析。验算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得出各构件在三种沉降方式下的受力状况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沉降形式下,框架柱主要受轴力,且边柱普遍小于内柱;框架梁主要受剪力与弯矩,且二层梁普遍大于一层梁约15%。纵式沉降对横梁影响较大,横式沉降对纵梁影响较大,“盆式”沉降则对纵横梁都产生较大内力。纵、横式沉降下,梁、柱的变形均为线性,“盆式”则呈现非线性。同时,研究发现结构的极限沉降差与柱距大小有关,近似呈正比例关系。最终得出,结构在横式、纵式和“盆式”沉降下的极限沉降差分别为118mm、69mm和23.5mm,均为受压破坏。另外,对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构沉降的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在通道开挖中利用桩基托换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是可行、合理的。分析数据表明,施工第一阶段(破除原地表和柱承台)、第二阶段(东侧基坑开挖)、第三阶段(站房下暗挖)和第四阶段(截断支撑桩)的沉降值分别占总沉降的35%、30%、25%和10%左右。破除原地表和柱承台对结构扰动最大,在通道结构封闭成环后,截桩截断支撑桩对结构的扰动并不大。最后,依据实测数据对框架结构进行内力分析,得出结构的内力变化规律,并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做出评判。计算结果表明,各施工阶段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构内力最大的部位位于沉降最大柱的相邻框架柱及其对应的框架梁。在施工的四个施工阶段中,该柱的轴力增幅约为8.2%、17.7%、38.9%和52.8%,该梁剪力分别约为自重下的1.6、3.6、6.9和9倍,弯矩分别约为自重下的1.5、4.2、6.6、9.8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结构不断多样化,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轻型门式刚架因其质量轻、施工方便快捷、成本相对较低和满足大空间需求等优点,具有较
近年来,强夯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也逐步展开,虽然存在一定量的宏观理论解释,而土体有其特殊性质,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强夯加固机理的理论更为合理。本文充分结合实际工程辽宁北镇
海洋平台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和开发的基础设施,承载着我国充分利用海洋能源的梦想。因此,准确预测它们在人为和自然灾害环境中的行为,提高它们抵抗人为和环境灾害的能力,保障
本课题来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某矿巷道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衬砌项目。大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山区之一,也是我国少有的一处未开垦的处女地,地区矿产丰富,矿脉庞杂。山岭大致呈东北走向。体质以岩石为主,地质条件较好,是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较理想的地质条件。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在巷道支护、隧道初衬等施工中应用会越来越多,因为其即挖即喷的技术优势以及早强性,一方面早期的强度形成可以延缓围岩应力的释放,从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市政管道工程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政管线穿越整个城市,覆盖的面积比较大,市政管线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大
在普湾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预制桩和灌注桩达不到承载力的要求,根据这种情况,工程上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桩,即载体桩。载体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