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濮凹陷浅层主要发育砂体、不整合两种输导体,深层的油气沿断层运移至浅层,主要在这两种输导体内发生着侧向或垂向上的运移,它们是沟通油气源断层与浅层圈闭的渠道,研究其分布规律对预测浅层油气藏的分布意义重大。研究中立足沉积相,从砂体的宏观展布与微观孔隙结构两方面入手,明确砂岩输导层的分布范围及其微观输导性能,在此基础上,立足成岩作用研究,结合输导层砂体现今的孔渗特征,抓住影响孔渗变化的主要因素,利用图像分析、扫描电镜下的孔径实测结果,恢复了关键时期的孔、渗特征。通过对录井资料统计和地震资料的详细解释,从不整合的微观岩性结构和宏观构造样式两方面入手,利用二者的配置关系,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东营组不整合的存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在输导介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关键时期流体动力恢复结果与关键时期不整合起伏特征,引入储存系数和流动系数两个参数,指出了关键时期砂体、不整合有效输导体的分布范围,总结了浅层砂体、不整合在关键时期的输导模式。研究认为,浅层输导层砂体分布受沉积相的控制,沙一段砂体呈朵状分布于凹陷的边缘;东营组砂体主要分布于南部、中部及东北部地区;馆陶组几乎全由粗粒沉积组成;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几乎遍布全区。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表明,影响输导层砂体输导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喉道宽度及孔喉比。成岩历史表明,在关键时期以来,改变沙一段和东营组砂岩孔渗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和溶蚀产物的充填作用,馆陶组与明化镇组的孔渗,关键时期以来受成岩作用的改变较小。东营组不整合主要存在四种组合形式:侧向输导型、垂向输导型、圈闭型及非输导型,其中起输导作用的不整合类型为:侧向输导型与垂向输导型,侧向输导型主要分布在西部斜坡带,垂向输导型主要分布在中央隆起带,侧向与垂向输导型不整合分别有利于东营组与明化镇组油气成藏。沙一段砂岩有效输导体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及北部地区;东营组主要分布在前梨园以北,观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和西部的胡状集、庆祖集地区;明下段分布广阔,除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以外,其它地区皆为有效输导体的分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