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尸食性昆虫在尸体降解过程中演替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3372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时间(Timeofdeath)或称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的推断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死亡时间在多数情况下标志着案件发生的时间,并与有关的人和事密切相关,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对确定作案时间、认定和排除嫌疑人,划定侦查范围乃至案件的最终侦破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其在某些财产继承、保险理陪案件中继承人死亡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长期以来,高度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而一直被认为是法医学界的一个难题,严重的影响了这些社会问题的及时解决。 法医昆虫学——利用尸体上昆虫即尸食性昆虫的相关生物学信息为刑事侦查提供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多方面的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种新方法格外引人关注。昆虫由于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具有地域特异性和季节变化性、生长发育的规律性、生活习性不同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使得法医昆虫学可能成为高度腐败尸体乃至白骨化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最有效方法。近些年来,人们利用昆虫学分类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学等知识,结合分子生物学(Sperling,etal,1994;LinvilleJG,.2004)及计算机软件技术(Williams,1984,Schoenlyetal,1992)对常见的尸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尸体上演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使得法医昆虫学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到目前为止已见有大量应用法医昆虫进行死亡时间推断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报道(Catts,1992)。截止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法医昆虫学的研究,其中美国对法医昆虫学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 尽管国际上法医昆虫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法医昆虫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法医昆虫学应用于实际检案过程中的有关尸食性昆虫演替规律和生长规律的数据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共享,每个国家必须进行独立的实验研究。在中国,法医昆虫学的研究是在90年代末期由从事昆虫学研究的学者们首先开展的,浙江大学昆虫应用研究所的胡萃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周红章、杨玉璞等学者,贵州省公安干部学院侦察系的陈禄仕,东北林业大学的马玉堃,中山大学的王江峰等人对其所在地区的法医昆虫学作了大量的极富价值的研究工作。本论文的内容即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昆虫学研究的一部分,此前,M.T.MLenea经作了初步的研究,而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件中尸体的具体情况,了解在秋冬季节中山市城郊地区昆虫的种类及其在尸体降解过程中的发生及演替过程,从而探明在中山市城郊地区不同条件下尸体腐败规律及腐败过程中昆虫的演替规律,以及了解在该实验过程中阳光直射、地表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从而为法医昆虫学在法医实践提供更为有效实验数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人工饲养家猪(Swine)4头,体重在40公斤左右。其他材料为捕虫网、粘蝇架、镊子、滴管、指形管、小毛刷、广口标本瓶、标本盒、三级台、昆虫针、毒瓶、标签、温度计、照相机、记录本、采集包、手电筒、医用手套、卷尺、直尺、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保温瓶、烧杯、铲子、乙醚、75%乙醇、乙酸乙酯。 方法:本次研究的地点为中山市城郊地区,时间为秋冬季节,采用模拟现场的方式,研究控制因素有干燥结实的地表和干燥沙地对比,阳光直射与阴凉对比,猪处死方式也是模拟凶手常用谋杀方式即钝器暴力打击颅脑损伤瞬间致死、锐器伤害瞬间致死两种方式,猪尸体放置时用防护网隔离,以防脊椎类腐食动物破坏其腐败过程。在选择好场地使用上述方法处死猪后,其他工作内容如下: 1)观察次数标准:在猪的尸体上的幼虫大量化蛹之前一天两次,之后每天一次,当尸体到达后腐败期,可以2-3天一次。试验结束以尸体周围无昆虫到达为限(连续观察5次)。 2)观察内容:第一,拍照以记录尸体腐败状况,记录动物尸体模型尸僵、肿胀、白骨化等腐败现象出现的时间;第二,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以及尸体放置环境的环境温度;第三,记录尸体上各种双翅目(蝇类)成虫种类及其发生和演替情况,包括成虫种类、新种的出现时间和已有种群的消失时间。第四,记录尸体上各种双翅目幼虫的发生和演替情况。第五,记录尸体上其他种类昆虫的发生和活动情况,包括如埋葬甲、隐翅甲、阎甲、皮蠹、郭公甲、蚂蚁、胡蜂等。第六,记录影响实验结果的意外情况,如尸体被野狗拖吃等。 3)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成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将网捕或管扣尸体上不同种类的昆虫置于乙酸乙酯瓶中处死后用昆虫针在三级台上制成标本,标签上要注明编码、采集日期、时间、地点,留待分类。 幼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将采集到的幼虫置入甲A溶液(75%乙醇和乙酸乙酯体积比为5∶1的溶液)而后置入有75%乙醇的指形管内密封保存;最后写好标签贴于指形管上,标签上要注明采集时的日期、时间和温度,留待鉴定种类与测量体长。 4)数据的处理 首先将收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鉴定、拍照,陌生种属邮寄给昆虫分类学家鉴定;其次应用统计学方法(SPSS)处理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 结果 1.中山市城郊地区猪尸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败过程及所需要的时间差异 在秋季、模拟碎尸的条件下,其对照因素为阳光直射与阴凉,猪尸体在其他相同因素的参与下其每个腐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有轻微的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t=2.394,P>0.05)。在冬季、模拟暴力钝物打击的条件下,其对照因素为干燥结实的地表和干燥沙地,猪尸体在其他相同因素参与下其每个腐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05)。在中山市城郊地区,秋冬两季的猪尸体的腐败所需要的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0.209,P<0.05)。 2.中山市城郊地区到达猪尸体上昆虫的种类 双翅目(Diptera):丽蝇科(Calliphor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蝇科(Muscidae)、酪蝇科(Piophilidae)、鼓翅蝇科(Sepsidae)。鞘翅目(Coleopteran)主要有:阎甲科(Histeridae)、郭公甲科(Cleridae)、皮蠹科(Dermestidae)、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葬甲科(Silphidae)。其中优势种类为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丝光绿蝇、白腹皮蠹、郭公甲、阎甲、隐翅甲。 3.在猪尸体降解过程中各种尸食性昆虫的活动规律 尸食性蝇类成虫在猪尸体降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同一季节的不同影响因素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秋季:t=1.580,P>0.05冬季:t=-3.179,P>0.05),其他种类的尸食性昆虫在猪尸体的降解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同一季节不同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秋季:t=3.789,P>0.05;冬季:t=2.289,P>0.05)。 4.尸食性蝇类幼虫在猪尸体上生长的规律 尸食性蝇类幼虫在猪尸体上生长过程与猪的死亡时间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秋季,其关系式为:Y=9.044X+3.227,R2=0.786,其中X为平均体长(单位:mm),Y为死亡时间(单位:h);在冬季,其关系式为:Y=7.421X+1.135,R2=0.829,其中X为平均体长(单位:mm),Y为死亡时间(单位:h)。 结论 1.本研究通过猪尸体的动物模型明确了在中山市城郊地区秋冬季时特定环境下猪尸体腐败每个腐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了解到了尸体腐败的特点。从而可以根据尸体的腐败程度初步推断其死亡时间。 2.明确了广东省中山市秋冬时期昆虫在尸体降解过程中参与演替过程的昆虫的种类,通过实验的统计数据整理,探明了其演替规律;并可以应用于与模拟环境类似的刑事案件中高度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
其他文献
Natural plant-based remedies for diabetes mellitu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altatives to West medications,and details about more than 400 plant
目的 观察五虫通络胶囊防治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采取随机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