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区河道水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产业及人口日益密集,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不断增加的废水排放量导致城市河道污染负荷增大,城市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不断下降,局部甚至完全丧失,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甚至出现黑臭现象,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本文以苏州市城区河道水质为研究对象,对2013~2014年城区河道26个监测断面的DO、TP、NH3-N、CODMn、SD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探究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河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3~2014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苏州城区河道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TP、NH3-N和DO,大部分为Ⅳ类或Ⅴ类水质,而CODMn为Ⅲ类水质,基本无超标。城区河道水质时空变化明显,时间上DO浓度季节性变化明显,而TP和NH3-N浓度逐月下降明显,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的变化表明城区河道水质在逐月好转。空间上,污染程度呈现出城北河道水质比城南好,主河道比小河道好的特点,污染物浓度在水流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累积作用。  2.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河道水质2014年枯水期比2013年水质明显改善的监测断面占比达96.15%,水质改善明显。平水期26监测断面水质改善的监测断面占比达到了76.92%,而有部分断面水质与2013年同期相比并未发生好转,甚至出现了轻微恶化。丰水期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比较不乐观,轻微恶化的监测断面占比达到了42.31%,而显著恶化则达到了26.92%,水质恶化的总占比超过了6成,水质的恶化可能跟丰水期大量的降雨导致的径流污染有关系。与枯水期与平水期不同的是,丰水期水质不变和明显改善的监测断面大部分分布在小河道,而主河道的水质相比而言恶化则较为明显。  3.对水质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河道水质污染源头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由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其中生活废水的入河量主要受到人口密度,城市管网覆盖率,私接排污管道的影响,而大量的降雨对城区河道水质并未起到净化作用,由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对古城区河道水质起到了恶化的作用。苏州城区河道2013~2014年水质好转主要得益与水质提升工程的实施,特别是自流活水工程和控源截污工程,为城区引来了优质水源并使城区水流速度加快,实现了活水自流。水质改善明显,各水质指标监测结果显著好转。
其他文献
现如今,城市缓流水体的主要功能为景观欣赏,然而伴随着城市缓流水体受到各类污染物的影响,城市水体表观质量有所下降,对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水体表观污染
α半水石膏因其性能优良而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常压盐溶液法工艺是将二水石膏配制成盐溶液体系,在常压下转化生成α半水石膏。盐溶液中石膏相变规律并不清楚,α半水石膏的稳定性缺乏明确的判断。因此研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盐溶液体系中的石膏相变以及α半水石膏的稳定性,对于盐溶液法制备α半水石膏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主要研究了常压、80-105℃之间,0.0-10.0wt%的氯化钾盐溶液中二水石膏、α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三
近年来,伴随着“两微一端”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呈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提出看法,各类观点信息的交流博弈构成了网络舆情产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