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名优、特色干果之一,又是出口创汇的果品,但其在采后的贮运过程中极易发生石灰化现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河南确山红油栗为试材,贮前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板栗果实研究处理过程中及冷藏期间石灰化发生、生理特性变化和与石灰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板栗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组织失水越多,石灰化程度越严重,石灰化指数与果实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p<0.01下同)。伴随板栗石灰化的发生,丙二醛增加,超氧阴离子(O2-·)积累,呼吸增强。统计分析表明,入贮前板栗石灰化指数与MDA含量、O2-·含量、呼吸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0.90、0.62)。 2.贮前处理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冷藏期间板栗果实失水越多、石灰化发生、发展速度越快,热处理后的板栗比对照果实更容易出现丙二醛(MDA)的积累。贮藏期间,板栗石灰化指数与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与O2-·含量,呼吸的变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0.44,0.50 p<0.05下同),同时板栗石灰化指数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0),与淀粉酶活力,P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0.42,-0.51)。石灰化与水分损失和细胞膜的破坏的统计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是引起板栗石灰化的主要原因。 3.板栗入贮前10个生理生化指标对石灰化指数的通径分析发现:水分含量,淀粉酶,丙二醛(MDA)对石灰化指数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超氧阴离子、维生素C、呼吸对石灰化指数表现为极显著的间接作用,其中水分和MDA对石灰化指数的共同作用最重要。 4.运用岭回归方法建立温度(T)、时间(t)、水分(w)与石灰化(C)发生间的预测方程为C=59.795+0.862T+0.541t-1.198w-0.012T*w(T≥20℃,t≥0,0<w≤56)。板栗石灰化方程预测值与试验验证值的差在-0.42~1.06之间,且通过进一步分析确保这一结果有95%实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