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白茯苓丸的降糖作用,用白茯苓丸中药煎剂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分析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水平;2.实验组和对照组降血糖效果的对比研究,观察干预后的两组患者血糖下降水平和效果评价;3.白茯苓丸对血脂的干预效果研究;4.观察白茯苓丸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方法:以符合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相关中医证候符合气阴两虚(如不耐劳力、食后脘腹胀满,偶有心烦、手足心热、腿软难以久立,大便粘滞)的患者及排除标准作为筛选的工具,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于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的46例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白茯苓丸中药煎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200ml;对照组用天麦消渴片进行干预,一次2片,一天两次,疗程都设置为6周。采集两组受试者试验前的血液样本、试验中每7天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并记录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变化。所采集的血液样本即刻送我院化验科化验,记录受试者空腹血糖、75g无水葡萄糖摄入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得到的指标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实验过程中得到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干预前评价两组的性别无差异,年龄、BMI指数、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糖相关指标分析2.1分别对比试验组干预前后FBG、P2BG、Hb A1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糖相关指标FBG、P2BG、Hb A1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受试者干预后血糖相关指标FBG、P2BG、Hb A1c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对比白茯苓丸干预后血糖指标FBG、P2BG、Hb A1c的均数均小于天麦消渴片干预后的血糖指标的均数,说明白茯苓丸复方汤药制剂的降糖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天麦消渴片的降糖效果。3.血脂相关指标分析3.1试验组干预前后,对比其LDL-C、TC均数±标准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HDL-C的对比分析,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两组的调脂效果对比,在调节LDL-C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茯苓丸干预后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均数小于对照组,说明白茯苓丸复方汤药制剂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上优于天麦消渴片。4.有效率对比分析试验组显效者20例,有效者0例,无效者3例;对照组显效16例,0例有效,7例无效,整个试验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对比两组显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候改善率对比分析对改善中医证候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组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白茯苓丸汤有降糖的效果,且降糖力度和天麦消渴片相当;2.白茯苓丸汤和天麦消渴片两种药物均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但在显效率方面二者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3.白茯苓丸中药煎剂可以降低LDL-C、TC的浓度,且降低LDL-C的力度优于天麦消渴片;4.白茯苓丸汤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优于天麦消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