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自翻译产生之日起其重心便放在原著的作者之上,后又随着理论家们开始意识到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而逐渐转移到对译者的研究。但作为翻译过程中除了原作者及译者之外的另一主观能动参与者的读者却鲜少受到关注。尽管一些学者曾对读者作过一定研究,但在大部分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读者却往往居于次要地位而没有得到深入分析。然而,读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其往往隐藏在译者主体性背后。为了唤起翻译理论界对读者的应有关注,本文主要讨论读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首先,文章回顾了译界相关理论,追溯翻译研究中心的转换,即由原作者到译者的转移,并由此提出本文的论点—读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随后通过对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分析,根据已建立的翻译模式及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我们将广义上的读者分为原文读者及译文读者,并在后文详细讨论两类读者分别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本文关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讨论主要建立在对《论语》不同译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因而首先对《论语》文本本身的特点进行概论以便于后文分析探讨。本文其后部分通过摘自三个不同《论语》译本的范例分析,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在翻译的不同阶段对译者的影响展开对读者主体性的详尽讨论。一方面,原文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在翻译的“理解”阶段对译者产生影响,并在译作传递的信息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译文读者对译本的要求又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定,尤其是翻译方法的选择与特定读者群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从翻译过程阶段而言,还是从翻译的内容形式方面而言,读者的作用影响贯穿了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和方方面面。读者的主体性虽往往隐藏于译者的主体性之后,但却是不可否认的,也不是任何一个译者可以忽视的,因而需要各翻译理论家与译者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