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迅速升高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其发病率已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面对这一形势,为了控制乳腺癌的威胁,就需要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众所周知,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是个多因素、多步骤错综复杂的过程,受多种相关因子的调控。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sthase, TS)与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化疗方案的选择及化疗效果关系密切。其基因定位于第18号染色体上(18p11.3),胸苷酸合成酶是分子量为36KD的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蛋白,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DNA代谢的关键酶,也是在叶酸代谢循环中起中心作用的酶类之一,与细胞分裂和增殖密切相关,另外还参与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及表达。在正常细胞代谢情况下,TS可催化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使之转化成脱氧胸苷酸(dTMP);是dTMP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在细胞周期G1期末至S期早期中起关键作用,为DNA合成及修复提供所必须的胸腺嘧啶核苷酸,因此其活性的丧失将直接导致DNA合成及修复的失败,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而,TS成为化疗药物的重要靶酶,对其活性的抑制成为目前肿瘤化疗的重要途径。TS基因主要存在三种多态:3’-UTR多态、5’-UTR28bp重复多态及G→C SNP。3’-UTR多态是指TS基因1494 bp处存在的6bp缺失或插入多态,据此TS存在+/+6bp、+/-6bp及-/-6bp三种基因型;5’-UTR28bp重复多态是指TS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的一段28bp串联序列出现多次重复,目前研究发现主要存在2次和3次重复,因而常见基因型为3R/3R、2R/3R及2R/2R; G→CSNP是指3R等位基因中的第二次28bp重复序列的第12位核苷酸存在G→C突变,因而3R存在3G及3C两种等位基因。目前关于T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消化道肿瘤及国外的乳腺癌人群;关于中国乳腺癌人群的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很少。且目前的研究表明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所以本文就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并与国外人群进行简单比较,总结两者的异同,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做一简要叙述。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09年7月期间,经病理学确诊的83例乳腺癌患者,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48.3±12.1岁,所有研究病例均为初诊病例,术前均未给予任何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收集其中的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确诊的71例病人的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态、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ki67阳性细胞比例等信息资料,并按照一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分层统计分析。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研究对象TS基因的三种多态。应用SPSS13.0软件对TS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病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χ2检验。结果1.83例乳腺癌患者中+/+6bp、+/-6bp及-/-6bp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4%、50.6%及41.0%;3R/3R、2R/3R及2R/2R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8.7%、27.7%、3.6%;2R/2R、2R/3C、2R/3G、3G/3G、3C/3C及3G/3C六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6%、19.3%、8.4%、19.3%、37.3%及12.1%。2.国人乳腺癌中的分布情况与国外人群进行简单比较示:中国人群以-/-6bp为主,+/+6bp少见,而欧美人群以+/+6bp为主,-/-6bp少见;中国人群以3R/3R为主,而欧美人群以2R/3R为主。3.TS3’-UTR多态与病人是否绝经(P<0.01)及组织学分级(-P<0.05)相关;与肿瘤大小、ER、PR、CerbB2、淋巴结状态及ki67不相关(P>0.05)。TS 5’-UTR多态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ki67阳性细胞比例相关(P<0.05);与病人发病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不相关(P>0.05)。G→C SNP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ki67阳性细胞数相关(P<0.05);与病人发病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不相关(P>0.05)。结论1.乳腺癌中TS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存在显著种族差异。2.T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可能有助于通过检测TS基因多态性来更全面的评估个体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