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供水区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和生态最敏感地区,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供给和土壤保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但是近些年来,气候变暖使得该地冰川、雪山逐年减小,并进一步通过影响水源供给的方式使得湖泊、湿地和沼泽等的面积缩小甚至消失,还有人类无限制的生产经营活动等,使得该地环境变得十分脆弱,生态系统更是发生了严重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研究该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十分紧迫和必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再考虑到数据的可用性和其他因素,本文利用In VEST模型定量评估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境质量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并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析,还采用了Matlab的偏相关时空统计映射方法基于像元尺度对3种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利用SOFM神经网络对三江源进行生态分区,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5年,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38.32t·hm-2·yr-1,且多年来以0.35t·hm-2·yr-1速度递减。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92.11mm,多年递增速度为2.02mm·yr-1。区域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6,整体质量变化不大。(2)三江源地区土壤保持功能较高的区域位于东部与南部,东部主要包括兴海县-玛沁县-甘德县-久治县-班玛县,南部主要包括囊谦县-玉树县-杂多县一带,西北部地区的土壤保持能力较弱;从地理空间来看,玛多、达日等县域范围的水源供给量最高,杂多、囊谦县等次之,治多县、格尔木市等区域的水源供给量最低。水源供给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东部黄河源地区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但治多县、曲麻莱县等地区的水源供给量呈减小趋势;其次,三江源地区多数区域的生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区域平均质量指数为0.6,其中治多县、杂多县、唐古拉山乡的生境质量有所改善。(3)整个三江源地区的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服务以协同关系为主,生境质量与水源涵养以协同关系为主,生境质量与土壤保持以权衡关系为主。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中,林地、湿地、建筑用地、裸地的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多呈现权衡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在空间上多呈现协同关系;仅耕地表现为生境质量和产水量的权衡关系;草地表现为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的权衡关系。(4)通过构建自组织映射特征网络(SOFM),基于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评价结果,进行生态分区,同原有的分区结果进行比较,以期指导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产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定量评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特征,并研究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基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SOFM神经网络进行生态分区,对区域土地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