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派”即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是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曾在建国之前至“文革”及“文革”后到九十年代这两个时期内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让中国动画电影饮誉海内外。现今,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多集中在动画史、动画艺术特征、相关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并无关于动画创作的研究,笔者认为,这是当下对“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关注的一种缺失。笔者在此选择对中国动画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填补当下研究的空白,而且在总结前人创作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又可以给当今不甚出色的动画电影也提供一些帮助,这是从双方面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成就给予肯定。笔者在研究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试着分析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即以中国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故事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养分,结合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及风貌,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努力创作出蕴含中国文化气质又具有大众化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具体说来,“中国学派”的这种创作是在动画电影的选材及编制中体现。在把握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之后,笔者又围绕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进行阐述,经过细致分析,得出结论,并且以结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对当下动画电影创作上的指导意义。第一章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选材出发,对其创作进行阐述。动画电影因为使用非真人拍摄、带有极大程度的夸张与变形性,又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选材最好也集中于带有这些色彩的中国传统故事之中,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成语、俗语故事及古典小说就是最好的选材基础。在此,笔者重点分析了这些故事本身具有某些特性,并且指出了这些特性正是中国动画电影在选材上所需要的。它们是土生土长的带有浓厚的中国韵味的文学作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者们就是利用这些故事影响深远、意义深刻、深入人心的优势,打造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第二章于动画电影的具体编制上对“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进行讨论,这一部分内容是其创作最核心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对所选取的文学故事的解构与重塑,从作品内在结构乃至灵魂出发,应用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解构和重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可以对故事原来的文本结构进行剖析或者再次构造。重新塑造主题思想、设置情节、安排角色;改变原来故事的结局,改变原故事的叙述手法,进行主题、情节的高度浓缩与抽离,集中激化矛盾,获得浓烈的情感效应;为了实现更好的表现效果,可以借鉴其他艺术种类对影片中出现的各种角色、画面乃至场景进行渲染或者烘托,辅助动画影片取得潜在的预期目的。对动画电影的编制过程来说,这是一次真诈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内在的一切元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画面、音乐等都是按照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欣赏习惯及审美需求制定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内涵融进了动画电影之中。第三章是在前两章总结的动画电影创作之下,指出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带有比较分析与指导的性质。“中国学派”的辉煌,主要是它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动画创作,在选材与具体编制中,根植于本民族的丰富文化土壤之中,努力挖掘富于中国特色及其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题材,迎合当时国情,制作出既有民族风格又能反映时代特色的优秀动画影片;另外,国家从经济及其政策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援助,大批的动画从业人员的投入及其良好的动画市场等,也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电影的辉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没落,首先是因为动画电影的创作人员没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很好的把握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动画创作一味的偏重于纯粹的艺术,这种对艺术性的坚守忽略了动画本身是为了传达真挚的情感的本质,而不是用动画的画面向人们解说某种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其次,走模仿路线。这种模仿仅仅停留在对美日等动画大国的动画的外在形式层面,似乎遗忘它们取得重大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依靠动画电影从内涵到精神的创作;第三,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与动画创作人才的缺乏,也为其造成重创;最后,经过对比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中国学派”对当下动画电影于创作上的指导意义。选材上,传统与现实并重,既要根植于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也要关注现实生活的导向;具体编制中,要努力塑造本民族的动画形象,创作内涵丰富的动画作品,切忌盲目崇外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