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而向公众告知信息则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最基本功能。在对新闻的定义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开宗明义的点明了媒介的作用。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在媒介化社会,对于外部信息的感知和真相的探求都依赖于媒介,而最近几年,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那就是许多事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介入后,事实真相反而变得模糊。媒介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事件真相趋向模糊的过程中是媒介自身有意为之,还是有外部因素的干扰,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媒介在实现自身基本社会功能时遇到障碍?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本文从风险社会的视角来关照所选取的三个案例,之所以从风险社会视角,是因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社会”,遭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充满了风险因素。笔者选取了圣元“早熟门”、曹操墓真假之争、合肥“竹签门”三个案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最近发生的,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民众的热烈关注,人们急需知道事件的最终真相,大众媒介也第一时间介入,希望呈现给人们事实,而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到最后事情不但没有呈现真相,反而越来越扑朔迷离;另一个相同点是三个事例都涉及到专业领域知识,作为新闻媒体本身由于记者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不得不求助于专家,所以在三个事件中专家占据了重要的话语权。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三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作者在媒体工作的便利条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对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媒介从业者如何介入事件本身,如何报道事件,深入分析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事情真相趋于模糊时在实际的报道中媒体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外部社会因素、媒介自身的因素对媒体反映真相产生了何种影响,这对探究为何真相不明有重要意义。圣元“早熟门”是风险社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大众媒介介入事件后,客观推动了事件真相的呈现,但是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有自身特征,在报道过程中,大众媒介将这个食品安全问题变成了一个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曹操墓争论事件中,也具有风险社会中的某些特征,即曹操墓的真假判断是一个主观认定的过程,是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金石学家等各类专家通过一个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确定,因此本身就有风险存在,在此事件中,地方媒体与专家的合谋,相互利用,媒体沦为专家话语的传声筒,专家沦为媒体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第三方媒体随波逐流,放弃自身角色,导致了事实真相到最后都难以呈现。合肥“竹签门”事件中,高楼大厦也好、其中的元件垫块也好,属于现代化的产物,本身的质量认定有一套认定标准,尤其是没有规范标准的垫块判断它是否影响楼体整体结构仅凭一两个专家就下定论显然太过唐突,本身就存在着风险,新闻媒体第一时间“为民请愿”,“竹签代替钢筋”标题屡现报端,并将两个专家的论断作为依据,大肆渲染竹签垫块的危害,引起了公众的恐慌,纷纷指责无良开发商和承包商,合肥“竹签门”从一个地方事件迅速上升为全国事件,由于涉及到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地方宣传部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由,禁止媒体对此事件的后续报道,闹得沸沸扬扬的竹签垫块以一篇通稿结束,人们在痛恨建筑商的无良、监理方的不作为的同时,也指责媒体的哗众取宠。
通过对三个事件的梳理了解了媒体在事件中的作为,在合肥“竹签门”中媒体的先入为主,“炒作”式的报道发展到最后,引起了大众的恐慌,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地方权力机关不得不介入;在圣元“早熟门”中媒体使得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到最后演变为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曹操墓中原来单纯的一个学术争论在媒体介入后成为一起学术造假行为之争,三个事件无一例外到最后都陷入模糊中,留给公众的是无尽的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媒体本身从理念和操作上都有问题,研究三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三个事件都具有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基本特征,本身真相的呈现就很复杂,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由于在商业背景下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出现偏差,由此出现的一些问值得人们反思,如何回归新闻本身,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