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以干燥根入药,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喘咳,津伤口渴,血虚体弱等。国内外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党参有效活性成分已有230多种,主要包括多糖类、生物碱类、炔苷类、三萜类、黄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1-2]。本研究选取党参四种主要有效成分党参炔苷、党参苷I、苍术内脂III、紫丁香苷四种成分,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首先,本研究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党参四种有效成分在生物样品中定量检测的HPLC-MS/MS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可靠,满足党参四种有效成分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大鼠灌服党参醇提物后四种有效成分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雌雄大鼠灌服党参醇提物(1.36 g/m L,折合生药为2 g/m L)后吸收较快,5 min血浆中即可检测到四种有效成分,给药后12-72 h各有效成分血药浓度接近或低于定量下限。雄雌大鼠体内党参炔苷的达峰时间分别为0.3和0.25 h,Cmax分别为15.33和16.7 ng/m L,AUC0-t分别为39.2和37.42ng/m L·h,t1/2β分别为4.14和3.85 h;雄雌大鼠党参苷I的达峰时间分别为0.36和0.25h,Cmax分别为12.09和10.36 ng/m L,AUC0-t分别为22.45和12.84 ng/m L·h,t1/2β分别为2.1和1.16 h;雄雌大鼠苍术内脂III的达峰时间为0.39和1 h,Cmax分别为21.97和320 ng/m L,AUC0-t分别为333.88和2379.59 ng/m L·h,t1/2β分别为15.85和12.64 h;雄雌大鼠紫丁香苷的达峰时间为0.5和0.94 h,Cmax分别为5.73和4.68 ng/m L,AUC0-t分别为4.67和6.3 ng/m L·h,t1/2β分别为0.36和4.78 h。四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顺序为苍术内脂III>党参炔苷>党参苷I>紫丁香苷,其中苍术内脂III在雌鼠体内的暴露量约为雄鼠的8倍,具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性别差异。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考察了党参四种有效成分在肠道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四种成分渗透系数范围为3.3~12.0×10-6cm/s,说明四种有效成分为中高渗化合物;党参炔苷、党参苷I、紫丁香苷的渗透性无性别差异(P>0.05),而苍术内脂III在雌鼠肠道的渗透系数Papp值为10×10-6cm/s、雄鼠为3.3×10-6cm/s,具有显著性别差异(P<0.05),提示苍术内酯III在雌鼠肠道内的吸收可能高于雄鼠,这可能也是导致其体内药代动力学产生具有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不同生物基质的体外温孵考察了党参四种有效成分在人工胃肠液、大鼠血浆、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结果表明四种成分在人工肠液、人工胃液、大鼠血浆中均稳定;四种有效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不稳定,可由CYP 450s药物代谢酶催化发生代谢转化,党参炔苷、党参苷I、紫丁香苷的代谢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而苍术内脂III温孵2h后在雌鼠肝微粒体的剩余量为60%,雄性为27%,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提示肝脏代谢差异可能是苍术内脂III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性别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党参中四种主要有效成分的HPLC-MS/MS定量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党参四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考察了四种成分在体外大鼠肠小囊模型中的吸收和在不同生物基质(人工胃肠液、血浆、肝微粒体)的代谢稳定性,从吸收和代谢两个方面揭示了苍术内脂III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性别差异的机制,上述研究为党参药理毒理学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