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乌鳢、鲫鱼腺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本实验以个体成熟的乌鳢、鲫鱼的腺垂体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应用常规H.E.染色法对其腺垂体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应用Azan(Mallory-Heidenhain-Azan)三色染色法、PbH(plumbum hematoxylin)染色法、PAS-OG(periodic acid Schiff’s orange G)染色法及Jafri鱼类脑垂体复合染色法对腺垂体中各种内分泌细胞进行特异性显示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对腺垂体中六种内分泌细胞的百分数、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及数密度进行了测算。冰冻切片应用组织化学显色技术显示腺垂体中的碱性磷酸酶(AKPase)、酸性磷酸酶(ACPase)、镁离子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并应用形态分析软件对这三种酶显色的灰度值进行了测算。对上述测算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乌鳢的脑垂体为前后型,鲫鱼的脑垂体为背腹型。2、分别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经不同种脑垂体染色方法染色后同种鱼腺垂体中同种内分泌细胞的百分数、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及数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分别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经同种染色方法染色后乌鳢、鲫鱼腺垂体中的同种内分泌细胞的百分数、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及数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繁殖期与非繁殖期比较:乌鳢、鲫鱼腺垂体中垂体前外侧部(RPD)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垂体中外侧部(PPD)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垂体中间部(PI)中的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的百分数、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及数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鳢、鲫鱼腺垂体PPD中的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的百分数、体积密度、平均体积及数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分别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同种鱼腺垂体三个部位(RPD、PPD和PI,下同)中三种酶(AKPase、ACPase和Mg2+-ATPase,下同)的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乌鳢、鲫鱼腺垂体三个对应部位中三种酶的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繁殖期与非繁殖期比较:乌鳢、鲫鱼腺垂体三个对应部位中三种酶的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