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膳食黄酮和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这种相互作用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DNA(脱氧核糖核酸)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人生长发育过程中DNA又容易受到各种物理或化学的影响而受到损伤导致畸变。鸟嘌呤是DNA氧化损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因此,研究基于鸟嘌呤损伤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对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使用还原铈/抗氧化能力测定法(ceric reducing/antioxidant capacity assay,CRAC assay)来研究白蛋白-黄酮相互作用对七种常见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CRAC检测结果分别与经典的DPPH和FRAP方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CRAC检测结果显示白蛋白存在条件下,黄酮抗氧化活性降低,表明BSA-黄酮相互作用对抗氧化活性的“掩蔽效应”。同时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2)利用超声分散成功制备出MoS2纳米片,并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将MoS2纳米片,混有壳聚糖的鸟嘌呤修饰到电极表面形成修饰膜,制备了G-CS/MoS2-CS/GCE修饰电极。由于MoS2纳米片的共催化功能,在电极表面的损伤过程可模拟体内抗氧化保护机制。使用该修饰电极对三种黄酮(槲皮素、漆黄素、儿茶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检测,并且探究了三种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使用制备的电极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检测限、灵敏度、稳定性等。最后使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鸟嘌呤与壳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关系。(3)利用氮掺杂的方法制备了电化学活性以及导电性更好的氮掺杂石墨烯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聚硫堇是一种导电性良好的导电聚合物,使用电聚合的方法将聚硫堇电聚合到电极表面,再将鸟嘌呤滴涂到电极表面,制备了G/NG/PTH/GCE修饰电极。使用制备的电极检测了三种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大小并进行了实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