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对“N1的N2”进行汉英对比、汉英翻译,这样将形式和意义、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对描写对象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同时以认知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英语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补充,不但能使我们更深入了解“N1的N2”这个短语的特点,而且还能对汉英的意合与形合区别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即前言、正文和结论。 前言介绍意合与形合的定义、意合与形合研究的已有成果、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正文从“N1的N2”形式、语义、“的”字的省略三个方面进行汉英比较。 形式上,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手段,如数、词尾、限定词等,通过这些形式手段能确定名词。而汉语形态手段不如英语发达,在形式上不具备显示出自己的词性的形态手段,不仅本身不带词内词类标志如数、词尾,绝大多数词也不带外部类属标志或词类标志如冠词,另外汉语没有介词词组作为联接手段,更注重意义上的连贯。因此,英语呈现出形合的外在特征,汉语更注重内在的意合性。 语义上,汉语无法通过形式来确定语法关系,正是因为汉语缺乏必要的形式标定,结构中的关系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因而容易出现歧义。这是汉语重意合的结果。而英语形式比较严谨,英语的形式标定性显著,可以通过形式标定来确定语法关系,所以,歧义出现的机会较少。可见,英语重形式标定,寓义于形,形备而意达,能从结构中析出语义。汉语重意合,常常必须把握上下文的含义,才能析出每一个词的作用,即从语义析出结构。 汉语“N1的N2”中的“的”可以省略,并且不影响语义,“的”这种组合手段不是必不可少的。英语不同于汉语,“N1的N2”里“的”对应为“of-、-s”一般不省去,除非在一定条件下将它们省去,“of-、-s”是必不可少的联接成分。 结论主要归纳本文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