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通信业务发展迅速,转发卫星受到干扰的事件层出不穷,卫星干扰会造成通信中断甚至是卫星通信网络瘫痪等严重危害。为了保障卫星通信的质量,必须打击卫星干扰现象,首先需要确定卫星干扰源的地面位置。为了获取卫星干扰源的确切位置,通常需要进行地面搜查工作。利用手持便携监测设备或监测车的传统卫星干扰源地面查找系统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干扰源位置,出动直升机则存在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将采用成本低廉、性能优越的无人机作为搭载平台,通过实现干扰源定位来完成搜查工作。本文针对地面干扰源定位中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包括:第一,针对干扰源定位的实际应用场景,在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的基础上,基于双曲线渐近线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位模型,利用测向所得圆锥面替代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中的定位双曲面,该模型在保证了定位精度的前提下,通过将时差定位算法中的三元高次非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转变为一组二元高次非线性方程的解算问题,从而降低了定位算法的复杂度。第二,针对定位模型中的测向算法,研究了影响测向精度的多种工程因素。具体分析了基线长度、信噪比、有效带宽、拟合样本点数及测向过程中采样滤波器设计对测向精度的影响,并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表明,采样滤波器设计对测向精度影响显著:当采样率不足时,滤波器过渡带在信号带宽内产生的混叠现象会严重影响测向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当测向精度要求较高时,还需要较高的带外抑制比。第三,根据本文建议的定位模型,研究了地面干扰源位置解算算法。分析了位置曲线的理论形状,完成了曲线参数建模,推导了定位涉及到的坐标系转换方法。最后根据地面干扰源位置解算算法开发了地面干扰源定位软件,实现了干扰源定位,地面位置曲线绘制等关键功能。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无人平台干扰源定位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工程验证,可以应用到航空、航天、航海和电子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