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集聚都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集聚现象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术理论上,空间集聚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些研究既充实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又丰富了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同时,又成功地把规模经济、外部性、竞争与垄断、产业关联这些经济概念应用到区域经济的研究中。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经济学家开始更多地关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使得研究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以我国制造业为例,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从技术层面构建了绝对和相对、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和识别产业集聚发展阶段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创建一套产业集聚监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31个省市,20个制造业的相关指标)对各地区的资源重组,产业集聚进行即时监测。监测指标体系显示了我国的制造业在地区之间的产业集聚现象比较显著,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深入考察各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能发现各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是有所差异的。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考察发现,各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分布很不均衡,山东、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区经济增长较高的省份其产业集聚水平也明显的高于其他各省,其比重占到全国的2/3,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其产业集聚程度明显偏低。在总结产业集聚在地区分布特点,形式以及趋势的基础上以C—D函数为模型基础,构建产业集聚程度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并分全部地区、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来分别对模型的计量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解释全国、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