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11年5月和2011年10月在乳山湾及邻近海域进行了两个航次采样所获得的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样品,对该区域渔业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鱼卵、仔稚鱼等内容进行研究,总结概述了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结合环境因子进行了渔业生物群落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对主要经济鱼类进行了生物学分析,并提出了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管理养护的几点建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2个航次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69种,其中鱼类31种、甲壳类18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3种、腔肠动物1种,两个季节的共有种32种。其中鱼类在两个航次的调查中种类数均为最高。各站位种类数均存在着一定的变化,总体呈现出秋季种类多,夏季种类少的趋势。调查海域共出现优势种13种,包括鱼类5种,甲壳动物5种,软体动物3种,两个季节的共同优势种是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2.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343.88kg/km~2,两次调查的生物量范围为313.36~374.40kg/km~2;各站生物量范围为247.82~556.02kg/km~2。乳山湾及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调查中渔业生物生物量均较高,其鱼类对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整个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生物量按照站位呈现出R5>R1>R3>R2>R4的排序。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总平均丰度为76614.09ind./km~2,两次调查的丰度范围为75349.04~77879.13ind./km~2,各站位丰度范围为32026.19~142293.10ind./km~2。两次调查的总平均丰度都较高,春季平均丰度相较于秋季平均丰度要低。鱼类在两个月份丰度均最高。整个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渔业生物丰度呈现出R5>R4>R2>R1>R3的排序。3.秋季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均高于春季。从湾内湾外看,湾外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高于湾内的平均水平,在物种丰富度略低于湾外的平均值。4.运用ABC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与多样性指数相一致,通过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图形走势及W值均表明相对湾外而言,湾内的渔业生物群落只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与湾外的渔业生物群落相比,湾内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这主要与湾内的捕捞压力较小,以及湾内是大部分渔业生物繁殖、育肥的场所有关。5.SIMPER分析表明两个航次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平均相似性为18.68%,对平均相似贡献率超过5%的有5种,分别是日本鼓虾(22%)、口虾蛄(14.35%)、枪乌贼(12.59%)、葛氏长臂虾(12.44%)、细巧仿对虾(10.5%)。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对不同航次间的环境因子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个航次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差异均显著。不同季节环境因子RELATE分析比较得出环境因子与渔业生物种类呈极显著相关。BVSTEP和BIOENV分析表明,对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对群落间生物量影响较大的是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汞。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盐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悬浮物、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