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特点的不同,使得各地的地域景观呈现出极大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是值得珍视与维护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使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发展过程中没有对独特的地域景观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与保护,使得许多地区的地域景观特色开始逐渐消失,国土景观风貌逐渐呈现同质化,城乡自然系统逐渐趋于破碎化。因此,如何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好一个地区的地域景观特色与风貌,保护区域自然系统的完整性是风景园林学科需要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浙闽滨海的平原地区依山面海、山峦起伏、河海交错、水网密布、人多地少,是能够体现人与自然长期互动融合关系的典型代表,也是进行地域景观研究的理想样本。莆田兴化平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水利设施建设丰富、土地利用方式优秀等原因,是这其中值得研究的典型代表。然而,目前针对这一区域展开的研究缺乏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下进行综合调研分析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选取浙闽滨海平原地区地域景观中的典型样本莆田兴化平原进行研究分析,作为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下完善国土景观普查性研究的一个补充部分。本论文首先对莆田兴化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基础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等长期保持稳定特征的自然环境要素,得出了其自然环境基础具有地理单元相对封闭独立、气候温暖湿润、山水资源丰富、山洪海潮多发等地域特征,这些根本特征是进行地域景观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地域景观风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其次,基于风景园林学的宏观视角着眼于整个动态变化的历史时期,动态地梳理了莆田兴化平原地区地域景观风貌在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区域先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利用的智慧和方法。然后,将莆田兴化平原地区的地域景观拆分为自然山水、人工水系统建设、农业建设和城乡营建四大部分,分层次地挖掘和研究了各个层次要素的形成原因、组成内容及其特征,以期从一个宏观全面的视角下系统性地解读这些要素,形成对当地地域景观的完整认识,并为未来地域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基础论据和资料。最后,通过对莆田兴化平原地区快速城市化发展以后的景观风貌和成熟的传统地域景观风貌进行今昔对比,归纳总结了当今快速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城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借鉴当地传统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规律和方式,尝试从传统的滨海小平原营建方法中寻找历史智慧,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地域景观的保护、修复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