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凝是新时期文坛重要的作家,在北京度过了她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这使得北京文化成为她精神家园的同时也构成了她创作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来源,通过北京城市文化和铁凝创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关注,在发掘文本内涵理念的基础上,可以见出铁凝创作和北京城市文化间的内在精神联系,更好地认知铁凝的创作及其价值与意义。围绕此论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章通过对铁凝北京童年生活的回顾,揭示了在铁凝心中北京一直是一座“精神的城市”,在铁凝涉及北京的小说文本中,存在一种“女性——男性——北京”的关系模式。小说中的女性对身处北京的男性产生炽烈的感情,分手后女性对北京的感情也会一直延续。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两性情感,实际则是女性对北京的情感投射。究其根源,铁凝小说人物对北京的向往和思念就是铁凝对北京的依恋和寻根。第二章通过文本细读和人物形象分析着重讨论北京城市文化与铁凝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联系。在铁凝笔下,女性往往是北京城市文化精神的人格化象征。北京胡同文化有“轻死急人”的仁义传统,胡同女孩白大省是这种胡同精神的延续。她真诚、善良,处处谦让他人,尽管经历多次失恋后她对自己有所不满,依然无法改变仁义的本性,评论界更是把她誉为“当代东方女性的硕果仅存”。北京城市文化并不仅有“仁义”的一面,也有其政治性的一面,北京城市文化是政治型的城市文化,这一方面是数千年的国都地位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燕赵文化关注现实、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基质决定的。司猗纹对政治极端敏感,一生追逐权力。她无师自通地把邻里交往化为一种行而有效的政治手段,通过与街道办主任的较量,一步步走上了时代的舞台。司猗纹是北京政治型城市文化的体现。第三章着重讨论北京城市文化对铁凝创作的深层影响。除小说人物塑造可以见出北京城市文化的影响外,创作者本人的创作理念也潜在地有北京文化的影子。儒家文化中的等级特点,因其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被主流社会接受、认可的道德价值体系。多朝国都北京自然继承了这套体系,等级制度文化由此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铁凝在等级制度文化影响下建构起来的两性关系多以“权力”为核心。《B城夫妻》《遭遇凤凰台》《小嘴不停》《晕阙羊》中的夫妻双方在婚姻完好的表象下是冲突和撕裂的,包括《麦秸垛》中的杨青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而丧失了作为女性的爱的本能。此外,铁凝的北京童年经历启发了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政治意识的觉醒,使她较快地适应自己的政治身份。正是因为这种政治身份赋予的责任意识,在铁凝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其他女性作家少有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政治身份认同下的文学责任感”的角度可以探析其创作超越其他女性作家的深层原由。铁凝是一位期待以文学温暖世界的作家,她的政治身份和社会责任并没有成为创作的桎梏。基于成长于北京的经历和对政治文化的敏感,她塑造的一些小说人物丰富了文学作品中北京形象的画廊,在延续新文学作家如老舍等人北京叙述的基础上,拓展了女性形象北京文化影响下的存在,呈现了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