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未来若干年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一旦发生房地产泡沫,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我国房地产业自1998年复苏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房价和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尽合理等,引发了人们对泡沫的猜疑。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较短,对房地产泡沫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完备的体系,对房地产泡沫测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极为不符。 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测度的理性模型,对房地产泡沫测度的三类方法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来衡量全国各地区泡沫程度;利用协整理论模型对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测度。 首先,本文在对房地产泡沫的含义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对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房地产商品和房地产市场地特性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基础因素,而由预期引致的投机、群体行为和金融过渡介入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直接因素。而房地产税制和土地交易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深层次因素,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根源则来自于现有利益机制的作用。 其次,在局部均衡和理性预期下,推导出了房地产泡沫测度的理性模型;接下来,对房地产泡沫测度的三类方法:统计检验法、理论价格法和指标指示法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在指标指示法中,作者对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房价收入之间建立回归模型来观测泡沫;还建立了房地产泡沫测度的指标体系。在理论价格法中,作者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泡沫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再次,作者认为对特定区域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泡沫测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现意义,接着用协整理论对上海1990—2004年间的房地产泡沫进行了实证研究。 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了论述,并分析了论文中的不足,指出了值得改进的地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