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福德·威尔逊(1937-2011)是20世纪美国最有成就的戏剧家之一,一生著作颇丰,共有42部作品面世。他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一个小乡村,17岁辗转去芝加哥和纽约追寻戏剧创作,推动了外外百老汇的兴起,并见证了其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因早年的生长环境,威尔逊的代表作如“塔里三部曲”多描述乡村和城镇生活,展现出来的戏剧张力和活力在其都市剧中也有体现。他的都市剧始终关注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这些人和具有同性恋身份的威尔逊一样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此外,威尔逊本身的文化二重性(扎根乡土和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也使他的都市剧呈现出与其他本土剧作家的作品迥异的新风貌。本文主要围绕威尔逊的三部都市剧《吉里德的香膏》(1965)《巴尔的摩旅馆》(1973)和《烧掉这个》(1987)展开讨论,尝试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依次从狂欢化的情节、狂欢化的人物、狂欢化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其中蕴含的狂欢化特征。首先,三部剧中的咖啡馆、大厅和顶楼分别作为狂欢化的广场,承载着加冕脱冕情节的进行,威尔逊以此来控诉都市化对人性的摧残。其次,借助对狂欢化人物双重性形象的塑造,威尔逊展示了现代都市人既敏感退缩又寻求释放的矛盾诉求。最后,威尔逊通过对宗教信仰、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以及爱的本质的颠覆和乌托邦精神的展现揭示了都市边缘人的情感创伤和生存压力。由此,论文得出结论:威尔逊的三部都市剧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并进一步指出剧作者创作的目的是让都市边缘人在“狂欢”的模式下构架与主流社会交流的桥梁,突破自我,迎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