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广西F县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逐渐受到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在完成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义务教育城乡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亟需以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从县域层面进行有效突破,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既是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等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本文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具有“国家重点贫困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双重特殊身份的F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理论基础。其次,对F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访谈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方法搜集研究所需数据资料,简要介绍F县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和成效。再次,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F县义务教育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剖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在供给理念上由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转变;在供给主体上强调多元化供给主体,适当简政放权;在供给总量上加大增量补齐短板,盘活已有存量;在供给质量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在供给模式上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当前研究生教育要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导力量。我国研究生培养必须要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其科研产出的数量及质量。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培养研究生的总体规划与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
学位
重视人才选育,合理使用人才,现已成为老挝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战略部署。2014年12月29日,老挝副总理潘坎主持召开国家人力资源发展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2016-2025年老挝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框架草案》,会议明确来未来10年老挝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及目标导向,并提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培训制度是老挝国家和政府完成使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政府实现其价值目标的主要载体,完
预算评审工作是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预算评审的相关规定,赋予该项工作法律依据。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预算评审工作起步较晚,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实施预算编制项目库管理,按照先预算评审后安排预算原则编制年度部门预算,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组织机制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杭州市、太原市的调查研究,重点对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南边境地区跨境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广西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受到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综合影响,涌入大量越籍非法劳工。这些非法劳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地区的用工荒,但也破坏了边境管理秩序和冲击了劳动力市场,如果非法劳工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随着广西边境地区进一步开放,必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化解广西边境地区越籍非法劳工带来的诸多困境,优化
学位
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国家批复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高强度开发海岸带区域,致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系统遭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等次生灾害频发,影响北部湾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可持续,本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任务和国土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量化的
学位
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扶贫治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扶贫治理的不断推移,贫困户的致贫因素也呈现出了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传统政府主导下的扶贫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贫困户的多元化脱贫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扶贫治理中的脱贫效果,建构与完善教育扶贫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广西M县的教育扶贫作现实依据,以参与式治理理论作为理论指导
学位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制约乡村振兴的现实难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力量分散、治理工具单一、治理手段分裂、治理机制碎片化,无法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协调性、整体性治理,是现阶段农业面源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现有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中的碎片化治理困境,协调多元治理主体,整合各种治理手段,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整体性治理机制,成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
“三农问题”是用以概括农村发展问题的最简洁的表达,赛谬尔·亨廷顿说:“中国的农村,不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攻克“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实现发展的重要一题。而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权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级,是开展农村社会的治理与服务的直接参与者,是连接国家与村庄的纽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体系中最基础的一层,其扮演的角色与践行的职责相对上级政府而言大相径庭,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国家提出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中,村干部是落实该战略的关键。村干部虽是中国政治神经的细枝末梢,却也是党及政府不能忽视的对象。相比乡镇干部,村干部更为熟悉本村情况,国家各项农村政策,需要村干部来具体宣传和落实。作为村子的领头人,担当村经济发展、村务协调管理、生态文化建设等重任。总之,农村
1.绪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30%,其中,光伏发电由于具有无污染、安全、长寿、维护简单、资源永不枯竭和分布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由图1可见,进入2004年以来,世界光伏产量迅速增加,2007年,全球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