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淫羊藿属12种、26个居群、104份材料从细胞学、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种间杂交与药效成分四个方面探讨该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同时,我们还对原产贵州的重要药用种类E. acuminatum的组织培养与提取物制备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根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表明,12种淫羊藿在核型上基本相同,都为对称核型,都有1对中间随体染色体。C带很丰富。小花类群与大花类群在C带上具有一定的不同特征,可作为类群划分的依据之一。幼叶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属的POD酶带较丰富,本实验材料中有16条谱带,种内变异小,种间变异较大,暗示其种属特异性强。结果还显示,原产德国的E. pubigerum与中国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远,而原产德国的E. alpinum与中国的一些种类具有较近的关系。7种淫羊藿的种间杂交实验发现,该属种间很容易杂交,杂交结实率很高,一般在20%以上,暗示该属植物种间差异较小。根据可杂交性,可将该属植物分为两类:类I是小花类的E. myrianthum等;类II为大花类的6个种。这一结果支持该属划分为小花类群与大花类群的形态学分类体系。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分析表明,野生E. acuminatum、E. wushanese、E. myrianthum总黄酮、淫羊藿苷含量均能够达到《中国药典》(2005)规定的指标;贵州植物园驯化栽培的E. acuminatum总黄酮与淫羊藿苷含量偏低,达不到药典标准。研究还发现,E. acuminatum不同居群间在总黄酮、淫羊藿苷含量上有显著差异,但E. acuminatum同一居群6月份与10月份所采样品间在总黄酮含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同一居群植株提取后立即检测与提取后放置一个月再检测的淫羊藿苷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幼叶离体组织培养实验表明,4种植物激素对E. acuminatum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大小依次是:IBA>2,4-D>6-BA>NAA,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最佳配比为:2,4-D 2mg/L + IBA 1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