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区域水资源对旅游业的持续承载能力研究是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首次全面构建了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框架,提出了旅游水资源、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构造了常规趋势法和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方法。旅游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水资源总量中可被旅游业利用的水资源量。旅游水资源承载力是指以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包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旅游水资源所能够支撑的旅游活动规模,通常用可容纳的旅游者人数表示。常规趋势法是用旅游可供水量除以人均旅游用水标准,得出可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将旅游可供水量和旅游用水量转换成具有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海南省及各市县的实证研究结果如下:常规趋势法的计算结果表明:①海南省1998年到2008年旅游可供水量为4895.77万吨/年~20641.6万吨/年,占海南省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0.5%~1.23%;旅游水资源承载力为1791.69万人次~7261.41万人次;旅游水资源承载指数从1998年的0.47下降到2008年的0.28,处于完全承载状态。②2008年三亚、万宁、海口三市县旅游可供水量之和占到全省的65.13%;旅游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1930.39万人次、1742.97万人次、1199.11万人次,三者之和占到全省的66.15%,其他市县的相对较小,并且东部大于西部。2008年海南省各市县的旅游水资源承载指数介于0.05~0.77,各市县旅游水资源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中部承载指数较小,西部较大。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①海南省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的357285hm2增加到2008年的1536545hm2,旅游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从1998年的0.009 hm2增加到2008年的0.017 hm2,旅游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从1998年的0.12下降到2008年的0.07。说明旅游业对海南省水资源的利用水平逐年提升,但开发利用处于安全状态,旅游水资源还有较大的生态承载空间。②2008年海南省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排前三名的市县为三亚400112.97 hm2、海口337073.77 hm2、万宁261631.41 hm2,三者之和占全省的65.14%,其他14市县的旅游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占全省的比例较小。旅游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介于0.01~0.2,各市县旅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从保守的角度考虑,海南省1998年到2008年的旅游水资源承载力为1761.69万人次~7261.41万人次。两种研究方法均表明海南省旅游旺季出现在枯水期,而在丰水期,旅游人数相对较少。影响海南省及各市县旅游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南省水资源总量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旅游产业内和产业外提出了提高海南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