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改革中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三中心”的局面。本论文重点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展开了调查与研究。论文以质性研究为主,结合工艺学记录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深入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分析了目前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了制约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研究问题来源于对目前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是否变化,有哪些变化,以及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同时指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总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为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的意义是:引发教材开发人员、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新一轮思考。发挥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及教材开发的桥梁作用。第二部分是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而概念界定则阐述了下列概念: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质的研究:所谓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景下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归纳分析资料,进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第三部分提出了理论假设和研究的内容。假设通过小学新课程改革将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单一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参与操作,实践探索、领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变革学习方式,并培养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参与合作的能力。指出本研究将围绕课堂、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展开研究,涉及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现状;影响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因素;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变革中的评价研究;对策分析研究。第四部分是文献综述,阐述了中外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的独特之处。第五部分是研究过程,详细阐述了研究方法是以质性研究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量观察法的综合研究方法。第六部分是反思研究,即在对目前课堂学习方式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影响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社会的因素;学校自身的客观因素;老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新课标的解读;教学资源匮乏。第七部分是对策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促进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的八种措施。即:建立课堂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课堂练习的合理设计;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形成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四点结合的教学设计;加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倡导师生学会反思;应用小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