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Lung cancer)作为广为人知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病人生存受限原因中扮演首要角色。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比肺癌总数的85%,所占比中大多为非小细胞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及远处迁移的能力,维持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近年来,肺癌免疫治疗的出现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靶向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PD-L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由于个体差异性表达及耐药性的产生,使得肺癌患者疗效受到限制,因此寻找肺癌治疗新靶点迫在眉睫。PCYT1A作为Kennedy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磷脂酰胆碱的限速酶,与锥杆营养不良(SMD-CRD)、独立视网膜营养不良和脂肪营养不良等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少量报道PCYT1A与肿瘤进展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PCYT1A同MYC的表达呈现为正相关关系,MYC转录激活PCYT1A从而阻碍淋巴瘤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性坏死,提示PCYT1A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标志物之一。在肺癌和头颈部鳞癌患者中,PCYT1A表达量较高的患者其无疾病进展期及总生存期显示出更利于生存的优越性,提示预后良好,但仍未明确指出PCYT1A在该肿瘤中如何发挥相关作用,且关于PCYT1A在其他肿瘤中的角色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甚少。因此研究PCYT1A在具体肿瘤类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对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显示出重要意义,为找寻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慢病毒感染、qRT-PCR、Western Blot蛋白印迹、Transwell迁移实验、克隆形成实验、CCK8增殖测定、免疫组化、IP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技术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PCYT1A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分三个部分探讨PCYT1A在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第一部分研究了PCYT1A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PCYT1A影响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具体机制;第三部分分析PCYT1A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通过增殖和迁移功能实验研究发现PCYT1A与肺腺癌的增殖、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2、对PCYT1A在肺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PCYT1A低表达激活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3、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962例肺癌患者中PCYT1A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临床标本中PCYT1A与磷酸化S6的表达,发现PCYT1A负性调控mTORC1信号通路,高表达组提示预后更佳。基于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得出结论:1、PCYT1A抑制肺腺癌的增殖和迁移;2、PCYT1A负性调控mTORC1信号通路;3、PCYT1A高表达对肺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上述结果首次揭示了PCYT1A在肺腺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研究PCYT1A在肺癌治疗及其他多种类型肿瘤中的相关作用提供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