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黑乌砂翡翠的研究及其宝石学意义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针对缅甸黑乌砂翡翠进行了研究.黑乌砂翡翠主要呈砾石状产于翡翠阶地矿床的下部黑乌砂层位之中,黑乌砂翡翠砾石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黑乌砂皮壳、过渡层,内部原生翡翠. 通过宏观和微观显微镜的观察分析,结合化学成分及物相等现代测试方法分析翡翠表明:黑乌砂翡翠最外层的黑乌砂皮壳呈现黑色~黑绿色,是以绿泥石、蒙脱石等矿物组合为特征的粘上类物质,为表生还原性次生化作用的产物;过渡层则是还原性次生化作用向翡翠砾石内部进一步延伸,可使翡翠呈现灰绿色、暗绿色和蓝绿色等次生色,并且透明度有所提高,显示油青种、蓝水种翡翠的特征.黑乌砂翡翠的出现与翡翠阶地矿床的表生地球化学的分带性、阶地矿床物质成分的同源性有关.由于还原性次生化作用的强度较弱,加之翡翠成分的均一性等,使得还原性次生化作用仅是沿翡翠砾石的表层、开放性裂隙和矿物间隙进行,作用强度不大,从而只对翡翠的颜色和透明度有所影响,但翡翠的主要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对缅甸翡翠黑乌砂砾石的研究,在真假黑乌砂赌石的判别,还原性次生色的成因、还原性次生色与染色的鉴别、翡翠的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宝石学意义.
其他文献
微地震监测是以声发射学和地震学为基础的地球物理新方法,主要应用于油气田开发、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和工程建设选址等工程领域。本文在系统研读剖析微地震监测文献资料与相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