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评价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已成为食管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许多不能手术,或者有手术风险的病人通过放射治疗能达到使瘤体缩小从而缓解症状。但是食管癌的病人经过短期的放射治疗后,是否达到了放射治疗的目的,单纯的依靠目前的影像学检察方法很难判断,比如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等发现肿瘤实质部分缩小,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不能为病人的继续治疗提供依据,提高了肿瘤复发的几率。使我们的治疗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今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我们的视野从宏观到微观,从单纯的形态学改变到生理病理代谢方面的改变。为我们评价放射治疗的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磁共振的弥散成像就是功能成像的一种。它利用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提供细胞密度,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弥散技术及ADC值评价肿瘤疗效的文献,较多地是应用于动物实验,在人体上研究较多的是对脑肿瘤、直肠肿瘤等方而的研究。对于食管癌介入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相对较多的研究,但对于监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疗效分析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本实验就是利用磁共振弥敞加权成像技术,来观察放疗前后食管癌病变的长度以及ADC值方面的变化,从而依据这些结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的放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47岁,其中胸部MRJ提示2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的选取标准:a.所有病例均在磁共振扫描前一周行食管镜检查取得病理学证实.b.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检查,符合CT食管癌诊断标准.c.所有病例均行食管钡餐检查,符合钡餐食管癌诊断标准.d.所有病例行MR检查前均检测体温,体温变化在人体正常范围内.e.所有病例在放疗及MR扫描过程中均末使用任何化疗药物.所有患者在放疗前一天、放疗中第1、2、3、4、5周以及放疗后一天行常规MRI扫描。病人检查前3天服用低渣饮食,避免食物引起磁共振信号的异常,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假象。检查当日禁食禁水4-6个小时,以防止蠕动造成的图像的改变。扫描前去除病人身上所有金属物并为病人讲解扫描的过程,消除病人的恐惧,并训练病人呼吸。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行常规MRI平扫(T1 WI、T2WI)及DWI检查。扫描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安放并固定体部线圈,以头足位进入主磁场,并同时应用呼吸、心电门控设备。以病变信号强度大于2倍正常食管信号强度为标准,分别在b值为400、600、800、s/mm2的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食管肿瘤长度.并且比较放疗前后肿瘤的长度变化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山西位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MR医师共同对影像质量做出评价,在质量合格的扫描图像中根据常规MR扫描T2WI并结合弥散扫描的图像显示病灶范围,在b值取0、600、800、1000 s/mm2时,由相应层面DWI图像通过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自动拟合而成的ADC图上,如果图像由于宏观运动发生,按照公式ADC=[In(S低/S高)]/(b高-b低)计算,式中S低、S高分别指用低、高b值成像所测信号值,In为自然对数。分别采用b=1000~0、800~0、600~0 s/mm2计算3组ADC值。选择显示肿块最大最清楚的层面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于同一患者,每幅ADC图ROI选择尽量在同一区域,以平扫及DWI为参照。每个兴趣区测量3个ADC值,取均值作为各个ROI最后的ADC值。感兴趣区为避免测量误差,注意避开瘤内原有坏死区、钙化、血管、肺组织、容积效应。放疗前一天、放疗中第1、2、3、4、5周以及放疗后一天各次弥散成像ADC值测量的方法相同,同时尽量保持在同一层面,所选择的ROI的位置也尽可能相对应。比较放疗前后肿瘤的ADC值变化,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1.图像的分析   当b=600、800、1000 s/mm2刚,食管痛的病灶与周围组织相比信号强度明显增高。   2.不同b值下DWI图像的SNR值   b值为600、800和1000)s/mm2时,所测得弥散图象SNR值分别是11.60±1.50、11.18±1.75、7.15±0.91   3.ADC值的变化范围   b值为(0、600)、(0、800)和(0、1000)s/mm2时,所测得ADC图象ADC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74-2.612、0.916-2.594、0.581-2.556 mm2/s.   4.肿瘤长度变化(b=800)   治疗前肿瘤病灶长度为5.42±2.24cm,治疗后肿瘤病灶长度为2.18±1.96cm,P=0.0001<0.05,治疗前后肿瘤长度有显著差异。   5.治疗前后ADC值变化   在b值为600、800和1000 s/mm2时,食管癌病灶放疗前平均ADC值分别是1.65±0.48、1.54±0.40、1.38±0.32mm2/s,放疗后平均ADC值是2.47±0.57、2.15±0.45、1.92±0.34mm2/s,放疗后ADC值较放疗前明显升局,t=-9.046,P=0.001<0.05,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1、食管癌放疗后ADC值升高;2、食管癌放疗后DWI图像上病灶的长度明显缩小;3、本研究所测量的三个b值比较,b值=800时图像更利于靶区的勾画及放疗前后疗效的评价;4、弥散成像是与传统的影像评价技术截然不同的一种评价食管癌放疗后疗效的新技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中的浓度变化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
目的:现代多种研究结果发现,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种信号,既需要T细胞上抗原受体(TCR)CD3复合体接受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抗原特异性信息(第一信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论文试图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供应链金融角度研究广西城商行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效果,并结合实际就广西城商行
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论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苏州市为视角,结合苏州市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苏州市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应做法和实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