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将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化现象概括为两种典型倾向,即生命主体缺失与艺术主体缺失.它们亦是传统艺术教育中理性本体与感性本体的极端表现形态.理性本体专注于知识技能灌输,强调艺术教育的确定化、秩序化、程序化;感性本体则突出艺术学习者自由意志的表现,强调艺术教育的非确定化、无序化.理性本体和感性本体的极端形态都局限于美学思维上的二元论,从而使艺术教育走向了非审美化.该文针对艺术教育的这些现象,力图突破审美二元论的局限,对艺术教育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及各种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过程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将视点拓展到研究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有效建立审美意向性关系.该文认为,艺术教育中审美关系构成的基点是审美主体心意与艺术形式双向交往与互相生成构造的过程.从审美主体角度出发,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心意主动选择并且发生质变的过程;从艺术形式角度而言,这正是通过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过程而逐渐深化.艺术教育是由艺术学习者、艺术与艺术教育者等异质要素构成的有机体,每一要素都应发挥其积极的主体作用,并与其他要素之间建立相互促进,彼此渗透与影响,共同发展与创新的生态式可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