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TET1敲除小鼠(TET1 KO)存在脑积水的表型,并进一步探究可能诱发脑积水的生理现象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水成像(MRH)、HE染色和Nissl染色的方法检测小鼠脑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ET1敲除小鼠侧脑室室管膜细胞层的状况和侧脑室纤毛情况。利用TET1 KO小鼠脑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潜在分子机制。结果:成功培育了 TET1 KO小鼠,并选用不同年龄段的敲除小鼠进行研究。我们首先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水成像(MRH)等手段检测了小鼠颅骨形态和脑组织含水量,证实了 TET1 KO小鼠相较于野生型小鼠(WT)颅骨膨出且存在有严重的脑积水。HE染色检测显示TET1 KO小鼠相比于同窝的野生型WT小鼠侧脑室面积明显扩大,且无中脑导水管和脉络丛的异常发育。通过Nissl染色,发现TET1 KO小鼠相比于WT小鼠出现了明显的皮层变薄现象。免疫荧光染色证实,TET1 KO小鼠的室管膜细胞层中S100β、GFAP、BLBP等标志物明显减少,这提示TET1 KO小鼠的室管膜上室管膜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放射状少突胶质细胞等明显减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观察到室管膜细胞层上TET1 KO小鼠的纤毛减少。此外,通过RNA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TET1 KO小鼠相比于WT小鼠脑组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93个基因表达上升,150个基因表达下降;生物功能聚类分析发现表达异常明显的基因大部分为通道相关蛋白;通过定量PCR验证发现部分蛋白转录水平的异常表达,包括AQP3、SLC17A7等通道相关蛋白,CXCL10等炎症相关因子,PLP1等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AP1S2等曾被报道能导致脑积水的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结论:TET1基因敲除小鼠存在严重的脑积水,出现明显的脑室扩大和皮层变薄现象;TET1的缺失导致侧脑室室管膜细胞的受损,并且星形胶质细胞和放射状神经胶质细胞减少;同时,同时,AQP3、SLC17A7,CXCL10,PLP1,AP1S2等基因表达具有显著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