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概念在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危重病协会(ACCP/SCCM)联席会议提出。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将 SIRS的炎症反应分为:诱导阶段、细胞因子合成分泌、细胞因子连锁反应、炎症介质导致细胞损伤等四个时相。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均可以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表现为肺、肝、肠等多器官内的多形核细胞贴壁,巨噬细胞活化,补体系统激活,大量炎性介质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激发SIRS,破坏内环境稳定,损伤组织细胞,破坏坏器官功能,最终导致MODS。当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害发生时,病情的继续发展不再依赖细菌或者毒素等致病因素的的持续存在与否,机体的反应性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SIRS继续发展加重,其结果就是MODS。SIRS因而成为了各种因素导致的的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的共有临床特征。所以,人们希望通过能够调控炎症介质的产生或者其生物活性,从而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达到阻断SIRS预防MODS的发生或者改善其预后。
血液滤过(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能够改善内毒素性休克猪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在1990年由Stein等首先证实,不久Grootendorst等也证实了这些结果,并用超滤液再灌注健康动物,发现可以产生与脓毒症(sepsis)相当的症状及高病死率。以后,更多的动物实验表明,血液滤过可以滤除包括TNF在内的炎症因子,并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的生存率。在动物实验结果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将血液滤过应用于脓毒症(sepsis)和MODS等危重病的治疗,但是否可以将其作为一项有效而成熟的治疗手段加用于SIRS/sepsis/MODS防治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争议。影响血液滤过的疗效的诸多因素中血液滤过开始的时机,血液滤过治疗的时程,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不同时机和时程的血液滤过治疗SIRS过程中炎症因子、SIRS指标、临床指标和预后的情况,探讨如何恰当地运用血液滤过的时机和时程有效地清除炎症介质,阻断SIRS发展,调节炎症反应,恢复机体促-抗炎因子的平衡,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
[材料与方法]纳入瑞金医院SICU 2005年3月~2007年3月并发SIRS并加用床边血液滤过治疗的危重病患者 34例。以从SIRS出现到血滤开始是否超过24h,同时以血滤治疗时间是否超过20h ,分为早期短程血滤组(血滤开始于SIRS出现24h以内,持续血滤时间≤20h)、早期长程血滤组(血滤开始于SIRS出现24h以内,持续血滤时间>20h)、晚期短程血滤组(血滤开始于SIRS出现24Ah以后,持续血滤时间≤20h)、晚期长程血滤组(血滤开始于SIRS出现24h以后,持续血滤时间>20h)等四个观察组。分别于血滤开始时(T1),血滤结束时(T2),血滤停止24小时后(T3),分别观察心率(HR),呼吸频率(R),体温(T),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白细胞计数(WBC),电解质(K+ 、Na+、Cl-);APACHE-II评分;血浆TNF-α、IL-1β、IL-6、IL-10浓度;血滤前后的肝、肾功能;28天生存率。
[结果]
早期短程血滤组的生命体征、多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和血浆细胞因子在血滤结束时以及血滤结束后24h都明显好转,甚至恢复到正常和接近正常的标准。与血滤开始时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早期短时血滤组的APACHE II好转和28天生存率也优于其他血滤组。
早期长程血滤组血滤结束时,生命体征、多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和血浆细胞因子均有好转,较血滤开始时有显著差异,但血滤结束24h后,多数指标未能观察到显著性差异。血滤前后的APACHE II没有显著差异,28天生存率也低于早期短程组。
晚期短程和晚期长程血滤组仅有少数观察指标在血滤后获得有显著差异的改善且多数指标的好转不能持续到血滤结束24h,血滤前后的APACHE II没有显著差异。晚期长程血滤组的28天生存率在所有四组中最低。
[结论]
1、血液滤过可以有效祛除SIRS发生时体内大量出现的以促炎因子的炎症因子,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浓度是阻断SIRS进展,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其中,早期短程血滤可以使抗炎细胞因子浓度获得提升,有利于抗-促炎平衡的恢复。
2、与SIRS晚期相比较,SIRS早期实施血液滤过治疗,对促炎因子的祛除、抗-促炎因子平衡的恢复、组织器官功能的稳定与恢复、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患者的预后都有更加良好的疗效。
3、与长程血液滤过相比较,短程血液滤过治疗对促炎因子的祛除、降低循环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峰值浓度和抗-促炎因子平衡的恢复和稳定、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患者的预后都有更加良好的疗效。
4、加用早期短程血液滤过更适合SIRS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