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产生于英国,并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对惩罚性赔偿的运用,亦主要局限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上都是对其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对惩罚性赔偿的运用,弥补了补偿性惩罚的不足,具有衡平和公正的积极作用。然而,惩罚性赔偿介乎于侵权法与刑法之间,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制度。一方面,其适用的根据、范围及赔偿金额的计算,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另一方面,其运用的威慑效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使在该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对惩罚性赔偿的运用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对惩罚性赔偿的研究中,法经济学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其通过实证经济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边际分析,将对惩罚性赔偿的研究逐渐引向深入,并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触及到了惩罚与补偿的实质与界分,具有巨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我国学者对该制度的研究尚显匮乏,仍基本停留在对该制度的介绍引进,及对该制度意义及存废的争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初步引进了该制度,但由于缺乏理论储备及相应的实践经验,其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不尽合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该制度的运用有望不断得到扩大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大陆法系国家现成经验可资参考,对该制度的广泛运用,将为我们带来不可预见的巨大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借鉴法经济学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吸收法经济学对该领域研究的丰硕成果,结合相关刑罚理论,正本清源,对惩罚性赔偿的根据、适用及赔偿金额计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立法与实践有所裨益。本文主要包括七章,第一章为历史背景介绍,介绍了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及发展演变。第二章为惩罚性赔偿的根据。利用经济分析工具,对惩罚性赔偿的报应目的及威慑目的进行分别分析,明确惩罚性赔偿的根据。在此基础上,打破了惩罚根据中,报应论与威慑论的对立,并对惩罚与补偿的传统界定及对立提出质疑。第三章为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范围,根据第二章所确立的相关理论规则,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及对象进行总结与梳理。第四章为惩罚性赔偿的计算,以实现最佳威慑为目标,以乘数理论为核心,确定理论上的最佳惩罚性赔偿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修正,进而探讨乘数理论的若干替代方法,以便同社会立法与司法实践与惯例相调和。第五章对惩罚性赔偿的其他问题做出了探讨,主要包括惩罚性赔偿的性质、定位,及惩罚性赔偿金的合理分配。第六章将本文所确立的相关理论及模型运用与我国立法实践,对现有涉及惩罚性赔偿的立法进行评述,并对该制度的未来立法进行展望。第七章为结语,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