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脏相关学说是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中医临床理论,它以中医临床为基础,以保持中医特色为立足点,对传统中医五行学说进行改革。五脏相关学说将五行落实于五脏,重视五脏相互影响的具体特点,在充分认识和灵活应用五行学说合理成分的同时,又避免受其机械论和循环论的影响,为推动中医理论体系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和分析中老年妇女常见病分布、五脏虚证证侯组合与症状排列规律,探讨五脏相关学说对中医临床辨证的指导意义。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社区162名中老年妇女进行调查,按照现行公认标准进行中医证侯与症状的鉴别诊断,同时收集骨密度、更年期症状等现代医学病情病史资料或指标来明确疾病的现代医学诊断,然后结合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肾(96.3%)、心(69.75%)、肝(55.56%)三脏虚证证侯患病率高,有此三脏虚证表现的被调查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98.15%;(2)在有此三脏虚证证侯表现的159例中,多脏证占85.53%,而单脏证仅占14.47%;(3)在162名被调查者中,87.04%的被调查者骨密度低于正常标准,其中38.89%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而且多脏证骨密度异常者多于单脏证,身高变矮程度大的人数多于单脏证,绝经年限也高于单脏证(P<0.05);(4)尽管病脏及病机类同,多脏证者的主要症状排列明显不同于单脏证。结论:(1)中老年妇女以虚证为主要表现,且以五脏虚证较常见;(2)五脏虚证中,肾虚证侯患病率最高,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对中老年人群的基本认识;心肝虚证患病率均大于50%,提示除肾脏外二脏在此类人群中的病理和防治方面具有意义亦应予重视;(3)因肾心肝三脏或二脏合证是本调查人群辨证的最多见的结果,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临床治疗应以三脏为重心,综合调治为大法;(4)现行临床辨证标准大多是基于单脏证的主要症状表现,而实际上临床中又以多脏证为主,其相关症状的组合排列规律及其辨证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结果提示,以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广泛开展各类疾病多脏证的证侯组合与症状排列分析,将有助于建立中医临床辨证的实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