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文骢是明朝晚期负有盛名的画家。他早年蜚声复社,是慷慨悲歌的爱国志士,晚年铁骨铮铮,是凛然就义的抗清烈士。与董其昌、王时敏等晚明画坛大家并驾齐驱,合称“画中九友”。杨文骢以诗书画三绝名噪大江南北,他的画作广师古法,兼收百家,却不为古法所囿,他主张学古求新、师法造化,坚持在模山貌水中探寻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杨文骢主要活动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亦有弘光、隆武、永历三朝,他先后在贵阳、南京、华亭、青田、永嘉、江宁、镇江等地交游、为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纪游活动是其随父出游天台、雁荡之景,也因此结识了陈炜、夏允彝等志同道合的好友,其中多为复社友人。此次登游所作的诗、赋、画及之前一二年所作都记于《山水移》中,并附多达36人所赠的诗文、序言及诗歌。另有《洵美堂诗集》收录了他从谒选到任职以来所作的各体诗六百余首。他的交游及艺术活动涵括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人与画家群体,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画艺切磋推动了杨文骢绘画艺术的发展。他为官县令期间,绘画风格不规蹊径,偏爱兰竹题材,以“兰竹”之君子品性自喻清风亮节。国难当头,他毅然从军;兵败被执,宁死不屈。他既是才华横溢的个性画家,也是大义凛然的爱国志士。与过往研究仅侧重于杨文骢的诗文简论或人物评析不同,本文以梳理杨文骢的绘画作品为基础,展开对其绘画艺术的管窥。以其曲折复杂的生平经历为出发点,探析其从广师古法、独师造化、另辟蹊径到我用我法的转换过程,揭示其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在探析其丰富的交游活动的同时,也揭示了晚明画坛的审美旨趣及杨文骢绘画艺术所追求的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