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我科住院的149 名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及生化指标检测,分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骨密度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关系。引起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为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149 例在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12 月于我科病房住院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 年龄均大于等于60 岁。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计算患者体重指数,患者于次日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空腹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 肽、血钙、磷、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肝功、肾功,早餐后2 h 再次取肘静脉血化验餐后血糖、餐后C 肽;双能X 线行骨密度测定。根据骨密度分组:根据1999 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诊断学组建议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以平均BMD 值低于峰BMD2.0 SD 为骨质疏松组,其余为非骨质疏松组。 结果: 1、在149 例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骨质疏松者67 例,构成比为44.97%,非骨质疏松组82 例。两组的平均年龄为69.00±7.19 和66.33±5.42,病程分别为14.52±9.73 和11.19±7.16, 体重指数为23.95±2.98 和25.65±2.89,绝经年限为18.78±7.77 和16.00±5.50,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受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组年龄、病程、绝经年限大于非骨质疏松组;体重指数小于非骨质疏松组。 2、两组之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绝经年限、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AKP)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绝经年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BG)、空腹C 肽、餐后2 h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磷(P)、镁(M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水平(TC)均无统计学差异。 3、两组之间骨密度值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 4、以腰椎L2、L3、L4、L2-4、股骨颈、大粗隆、Wards 三角区作因变量,以年龄、病程、BMI、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C 肽、糖化血红蛋白、血钙、磷、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作自变量, 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各部位骨密度均成负相关,病程与腰椎L2、L3、L4、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区成负相关, BMI 与腰椎L2、L3、L4、L2-4、股骨颈、大粗隆成正相关,绝经年限与腰椎L2、L3、L2-4、股骨颈、大粗隆、Wards 三角区成负相关,钙与大粗隆成正相关,磷与腰椎L2、L4、L2-4 成正相关,镁与L2-4 成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L3 成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与腰椎L2、L3、L4、L2-4、大粗隆成负相关。 结论: 1、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受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绝经年限、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与绝经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空腹c 肽、餐后2 hC 肽、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无明显关联; 2、老年女性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病程、绝经年限、甘油三酯较高,体重指数、碱性磷酸酶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