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压电驱动的二维大行程纳米定位平台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先进加工制造,微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学精密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对精密定位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具有纳米级定位精度,而且需要能够实现大行程跨尺度定位。然而大行程和高精度是一对不可兼得的矛盾体,研究如何在大行程范围内快速、稳定地实现纳米级定位,开展大行程跨尺度精密定位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国家863重大项目“微细结构跨尺度高分辨层析成像与检测系统”对大行程跨尺度纳米定位的要求,基于宏微结合和全压电驱动的思想,结合压电马达和压电陶瓷的全压电驱动方式,研制了全压电驱动的二维大行程纳米定位平台。根据课题要求,首先对大行程纳米定位平台系统进行了定位方案和总体结构设计,整个定位平台系统由压电马达驱动的大行程定位平台和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定位平台组成。并且对定位平台系统的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工作机理分析和对比选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压电驱动定位控制原理,并在理论上建立了该定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了等效电路法和运动学方法,建立了压电马达驱动的定位平台的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了系统模型传递函数。研究了压电马达驱动定位系统控制方法,基于压电马达AC连续驱动模式和DC扫描模式提出了一种跨尺度纳米定位方法,采用增量式PID算法实现了定位系统稳定输出和高动态响应。对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定位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从理论解析法和有限元仿真两方面对微动台静态、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得到了其铰链基本结构参数、刚度及固有频率,并对其进行了建模分析。最后,分别搭建了压电马达驱动的定位平台以及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定位平台实验测试系统,对所设计的两级压电驱动平台的各项定位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电马达和压电陶瓷驱动的全压电驱动定位策略可以实现大行程跨尺度纳米定位的要求。本文研究内容属于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后期研究中将进行两级压电驱动的定位平台系统集成和大闭环定位控制研究。
其他文献
针对插接管道的相贯线焊缝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冗余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该机器人为七自由度的弧焊机器人,主要用于插接管件相贯线焊缝的焊接。根据相贯线焊缝的特点建立了相贯线
立磨自问世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立式磨相对于其他粉碎设备具有节能,高产,噪声小,效率高,破碎能力强、占地面积小、操作流程简单等优点。由于其集诸多优点于一身,自问世以来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发展而迅速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现代设计制造方法。这一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从而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加工精度大大提高。凸轮机构的关键技术是凸轮轮廓的设计和制造。传统的设计方法和加工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高速精密凸轮的设计和制造要求。CAD/CAM技术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应用,将大大改善凸轮设计和制造的精度问题,但目前凸轮类零件的
本文论述了控制活动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标过程中的应用,阐述了控制活动在投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具有的意义.
应用负载敏感控制理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一项节能技术。实际应用及初步理论分析只是证明负载敏技术应用于单作用(单向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可行性。而在工程实际中大量应用双作用液压执行却无法采用四通伺服阀构成双向驱动的负载敏感伺服机构,因为负载敏系统只能对液压执行元件的一个容腔的压力“敏感”;借鉴负载敏感静压传动系统控制双作用缸,采用换向阀或梭阀切换控制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在伺服定位过程中换向阀或
共轭凸轮分割器具有适应高速重载、控制准确有效、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机械、农业机械、制药机械、印刷机械、电器制造装配自动生产线等设备上的间歇转位机构、自动机床ATC装置和步进转位装置,所以对共轭凸轮分割器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共轭凸轮分割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利用VC++6.0结合图形化编程语言OpenGL编程开发了
并联机器人机构是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它通常是由两条或多条运动支链和上下运动平台构成,运动支链和上下运动平台之间组成一个或多个闭环结构,通过各支链运动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