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细胞比容(HCT)与血压(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为提高高血压患者BP达标率和减小BP波动及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提供新思路及方法。方法:根据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6月-2019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住院部收治的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的患者共1136例,选取年龄在40-85岁之间的患者817例,其中男性380例,女437例,HCT均值为(40.66±3.49)%。按照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将817例患者分为非高血压组(n=84例)、1级高血压组(n=82例)、2级高血压组(n=127例)和3级高血压组(n=524例)。收集四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m)和体重(k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疾病史及服药史,采用同种生化测定仪测定HCT、血红蛋白(HB)等生化指标。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CT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关系。使用24hABPM监测仪监测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SD),用各时段SD和晨峰血压表示BPV。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CT水平与BPV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各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1)四组年龄、BMI、服用CCB、HCT、UA、LDL-C、24hmSBP、24hmDBP、24hMAP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饮酒史、合并慢性冠脉病(CAD)、血糖异常、缺血性脑卒中、服用抗栓、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及利尿剂类药物,血肌酐(Scr)、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T与24hmSBP(r=0.166)、24hmDBP(r=0.318)、24hMAP(r=0.273)、BMI(r=0.871)、UA(r=0.331)及LDL-C(r=0.139)成正相关(P<0.05)。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CT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关系,在校正了年龄、BMI、服用CCB情况、UA、LDL-C等因素后,HCT仍是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危险因素(95%CI 0.021~0.203)(P<0.05)。(3)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CT与BPV指标的关系,发现HCT与24hSBPSD(r=0.090)、24hDBPSD(r=0.099)、24hMAPSD(r=0.109)、nSBPSD(r=0.110)、nDBPSD(r=0.113)、nMAPSD(r=0.120)和晨峰血压成(r=0.104)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HCT与nDBPSD(β=0.199)成正相关(P<0.05);HCT、LDL-C与nMAPSD成正相关(β分别为0.175,0.286)(均P<0.05)。结论:(1)HCT与BP相关,且HCT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危险因素之一。(2)HCT与BPV相关,HCT是nDBPSD、nMAPSD的影响因素,随着HCT的增大,nDBPSD、nMAPSD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