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心也逐渐从出口外向型经济慢慢转向扩大内需,发掘国内自身消费潜力的方向发展,这将促使国内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往来更加活跃,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新兴城市群,其规模更加庞大,经济节点更多,密度更高,这就需要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分析理论工具来考察城市群经济的情况。但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群经济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空间分布以及与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上,本文将在此基础之上,考虑经济集聚对于城市群的影响,从而对城市群经济分布的均衡性做进一步的研究。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本着以地理分析工具的引入来探究经济分布的想法,本文将地理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引入本论文的研究中,尝试在研究城市群经济分布的模型中加入地理空间位置变量,以此来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在对模型的引入做介绍和解释的同时,还将运用模型对中国五大区域城市经济群做实证分析研究,并且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实情况结合以及数据结果做回归分析,从而完成模型的论证。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首先,对于城市群经济分布状况的量化处理上,用离散程度这一概念来描述是有区别于其他研究学者的地方。其次,本文对于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平衡性的研究不只是做了城市群之间的排序,而是更加详细的对于城市群内部经济分布的平衡程度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第二,实证模型的创新,本文对于研究城市群内部经济分布的离散状况是基于“经济等深线模型”,该模型来源于区域内部经济圈层递变的规律,不仅可以描述城市群内部经济分布的均衡程度,还可以用于城市群之间的对比。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详细综述了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现今研究区域经济分布的理论和方法做出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介绍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提出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部分。对经济城市群、经济等深线、经济分布离散程度、经济圈层吞噬、区域经济几何中心等相关新概念的界定和解释并且在第二小节中介绍了相关概念及模型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描述性分析部分。基于现有的截面数据和理论对当今国内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首先是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常规指标的描述性分析,而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其中包括国内经济重心的移动、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变化、区域内城市首位度的变化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来总结国内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模型建立部分。第一小节则是经济等深线模型的分析框架,首先是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假定,之后通过数学模型展示其中所包含的变量,然后通过图形以及数学公式的方式建立起模型样本,并通过样本数据的计算完成模型建立的过程。在建模完成的基础之上更详细的介绍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和所研究的目的以及能够解释的经济现象。第五章,实证分析与论证部分。选取了中国五大城市经济群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的经济计量模型对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分布均衡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建立起具体的指数用于描述城市群经济分布均衡的程度。通过运用模型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城市群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之后基于实证研究的数据之上,引入时间序列对模型作进一步扩展,对数据结果与学术界公认的泰尔指数分析法的结果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用于考察该模型实证数据是否与相关研究成果相符合以完成对模型的实证检验。第六章,总结与对策建议部分。首先对实证部分的研究做出总结,然后通过对国外政府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针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分布呈现的问题提供经验,包括美国、日本超级城市群经济以及德国小城市经济等不同模式的经验分析,并且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群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最后,提出模型的改进建议与我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