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经典的形成因素——以王羲之书法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经典是白谦慎先生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提出来的,之后一直引发人们的广泛思考和讨论。“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①,书法作品如何转变为书法经典,经典化的过程中会受何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长期以来,关于书法经典如何形成的问题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明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之处,而值得商榷的地方也是这个问题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为了将问题研究推向深处,笔者将王羲之书法作为研究的对象,选择没有争议的典型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分析探讨的前提就不会产生争议。在本论文第一章里,笔者先对经典和书法经典作出阐释,书法经典在学界没有形成统一定义,因此在解释时我们有必要先对经典作释义,再结合书法自身的特征,对书法经典做出一般性的解释。第二章论述王羲之书法经典化历程,由于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和其作品的流布有重要关系,因此第一节介绍了其作品的流传,第二节梳理了王羲之书法的历史接受,通过梳理各个朝代里王羲之书法的接受情况,我们发现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厘清王羲之书法如何形成经典,我们对其影响因素做出两种分类,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第三章中,针对作品本身的原因,我们探讨了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的内在根本因素,包括作品本身具有独特的技法、作品在历史流传中被保留和作品本身具有鲜明的价值三方面。在分析了作品形成经典的内因后,笔者在第四章探析了王羲之作品成为经典的外在影响因素,即得到封建帝王的尊崇和文人士大夫的倡导以及王羲之书风能够和历代书法审美观契合。在对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进行探究后,笔者发现其书法对书坛产生重大影响,极具启示意义,因此本文在最后一章探究了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的历史意义和启示,笔者将其概括为引领今体的变革、为书法审美评价提供参照和推动碑学的构建三方面。
  总结全文的论述可以发现,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是诸多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像一个个音符,演奏出一曲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的交响乐。客观地说,笔者对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的因素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只是个人研究之所得,要将王羲之书法形成经典的问题研究全面还有赖于从事书法研究工作同仁的共同努力,从而将问题研究得更深入和全面。
其他文献
数据开放运动的勃兴、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发展,宣告了人类进入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业在数据时代的回应,是当下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一种新闻理念和实践。相较于传统新闻,源于精确新闻和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数据新闻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客观可信的新闻报道形式,其对于共时性群像式的描绘和历时性的整体规律的把握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拟态环境中人们的认知偏差。数据新闻也是一种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新闻论证,其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形式愈加的丰富。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用户知识付费习惯的养成以及技术场景的成熟,促使了知识付费现象的蓬勃发展。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面向个人的付费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知识创造和消费的强大动力。资本权力的介入,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有效供需匹配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开始由免费的知识容器转变为知识消费的载体,知识以商品的形式有偿分享。知识付
学位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加剧。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城市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大型城市马拉松赛来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而媒体报道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媒体通过广州马拉松赛报道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建构。  本文选取本地媒体《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在2014年至2018年关于广州马拉松赛的报道作为研究对
2018年夏天,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创造101》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被评价为“现象级综艺”,其中所诞生的“火箭少女101”女子团体至今仍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热度不减。《创造101》在国内首次提出“全民创始人”的概念,主打节目中的选秀结果完全由用户决定的投票机制,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参与方式的丰富,是否为二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这场“全民参与”的选拔活动,究竟是
学位
近年来,随着负面新闻报道的增多,与之相关的议题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论文以2016年至2018年间滴滴恶性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澎湃新闻》这一由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新媒体,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新闻报道的数量、报道议题、消息来源和报道基调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澎湃新闻》在2016年至2018年间对滴滴恶性事件报道的框架建构及其基本特征,在三年的时间里,该框架是否呈现出变化的趋势。此基础之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支点和平台,其建设发展备受社会关注。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变迁的见证者、记录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认知“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然而,媒体在报道、呈现深圳经济特区时,不只是客观的反映,也是一种主观的建构。媒体建构了有关深圳经济特区的话语,并深刻地影响社会个体的认识与实践。对此,本研究结合框架理论、话语分析理论,
学位
闽南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特定的地理位置使闽南地区拥有多元文化和多元信仰,由此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瓷雕是闽南民间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闽南寺庙建筑装饰,是闽南文化和信仰的外化表现和主要载体。通过研究其形成及发展,对了解闽南文化和民俗具有深刻意义。本文选取漳州东山地区的剪瓷雕为实例,以田野考察结合相关文献,对剪瓷雕艺术形成的背景、发展、审美、技艺等方面进行研究,藉由文化学、历史学
学位
随着科技的冲击,人们的审美日趋多元化,开始了对陶瓷声音审美表达的关注、释放及挖掘。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面就有用“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好比喻来形容传统陶瓷的特质。在主观方面,陶瓷以其独特的“声音”贯穿整个陶瓷发展史,已然成为人们精神上的陪伴。从客观来讲,“声如磬”的本质是技术审美的指向,陶艺之所以能延续千年很重要的支撑因素就是技术。因此,人类不断地突破思想技术的桎梏,从而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旅游业也慢慢的兴盛起来,与此同时酒店行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当今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日趋渐长,愈来愈强调不同空间的归属感,使得人们对酒店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酒店不再是功能单一的标准化设计,而是更多的结合地域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苏派建筑文化的研究并应用在无想山语酒店建筑空间中去,从苏派建筑的空间格局、色彩关系、建筑风格、造园意境四个方面提取出设
全国美展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美术展览,无疑代表着我国美术创作者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为青年的美术创作者提供着创作方向。认真观察历届美展,发现历届美展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时代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并通过其题材、造型和表现技法体现出来。第九届全国美展举办时间正值世纪之交,不仅是中国美协成立五十周年,更是新中国的五十华诞,所以第九届全国美展相比较前几届全国美展“主旋律”十分浓厚,并且呈现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