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石墨烯和FeTPP分子纳米结构的构筑与物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学器件的小型化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基础。石墨烯纳米结构和有机分子被认为是构建未来纳米尺度电子学器件理想的两种基本单元。石墨烯纳米结构,即纳米尺度的低维sp2碳原子结构,具有比单层石墨烯更优良的电子学特性,比如引入能隙和碳原子磁性等,从而适用于未来纳米器件的设计与构筑。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缺陷和外来原子吸附物等具体形貌与原子构型对其电子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控制备高质量原子级精确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并研究其奇特的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性质是构筑石墨烯基纳米电子学器件必要前提。此外,研究和理解有机分子的电子态并对其进行调控,可以构筑新型的单分子器件。卟啉类分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独特的光学和电子学特性。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卟啉分子是研究和理解单分子的自旋态和声子振动模式一个重要体系。本论文通过自下而上的温度程序控制法(temperature program growth,TPG)以及自上而下的氢等离子体刻蚀与沉积技术,在Ir(111)、HOPG(0001)和Ru(0001)表面上,成功制备了几种高质量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利用具有原子尺度空间分辨与电子态表征能力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以及扫描隧道显微谱(LT-STM/STS),对所制备的石墨烯纳米结构的边界、缺陷与氢原子吸附的原子构型及其电子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同时,本文也对在Au(111)表面上FeF20TPP分子的自组装结构,电子态和低能振动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为进一步研究石墨烯纳米结构和有机分子的自旋极化性质做准备,成功获取了体材料镍(Ni)针尖并实现自旋极化STM技术。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石墨烯纳米岛Si插层及边界态。零维石墨烯纳米岛边界尺寸小且组合多样,研究其锯齿型(zigzag)边界和自旋极化边界态有助于深入理解碳原子磁性并构筑纳米尺度石墨烯基自旋电子学器件。通过在石墨烯与Ir(111)之间插入单层Si获得类自由态的石墨烯纳米岛,可以有效解决由于边界与基底的强相互作用而无法观测到边界态的问题。通过自下而上法在Ir(111)上成功制备了六边形的石墨烯岛,并具有高质量的原子级精确的zigzag边界。STS显示,石墨烯的边界态由于边界与Ir表面的强相互作用而无法被观测到。为了减弱这种强相互作用,在石墨烯岛与Ir表面之间的界面插入一层Si原子作为缓冲层,使得石墨烯岛的边界与Ir的相互作用力大大减弱。在插Si后,通过LT-STM/STS实验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态为zigzag边界上的边界态。进一步研究插Si后不同尺寸的石墨烯纳米岛的边界态发现,由于尺寸受限导致的量子限域效应,石墨烯边界态随着石墨烯岛的尺寸的变大向费米面处偏移。这种通过Si插层研究石墨烯纳米岛边界态的方法为研究金属衬底上高质量石墨烯纳米结构自旋极化边界态提供了新的思路。二.石墨烯纳米岛原子级精确可控操纵及物性调控。对石墨烯纳米岛进行原子级可控操纵可以构建新奇和复杂的石墨烯纳米结构,是构筑石墨烯基电子学器件的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高温退火方法,使石墨烯纳米岛进行拼接融合,构筑原子构型均一的晶界结构:首先通过氢原子刻蚀将HOPG表面最上层刻蚀成纳米尺度的石墨烯孔洞。在更高的1000?C退火,石墨烯孔洞开始融合,孔洞连接处形成石墨烯纳米带。进一步升高到1200?C时,石墨烯纳米带被撕裂成小片并融合成圆盘形石墨烯纳米岛。LT-STM/STS结合DFT计算表明,石墨烯岛在融合拼接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维的由五元环和七元环组成的周期性排列的具有32?转角的5-7-5-7晶界。晶界两侧石墨烯的自由电子散射行为受到石墨烯与基底堆垛形式的调制。同时,在4.2 K下利用STM的针尖操纵技术,可以将石墨烯岛进行如折纸般折叠。折叠后形成双层石墨烯折叠结构,并形成封闭的石墨烯边界。对同一个石墨烯岛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折叠与解折叠,可以实现对封闭边界的原子构型的精细调节。STS测量发现,折叠边界的电子态也相应地随原子构型的变化而受到调制。利用高温退火融合和低温STM针尖操纵技术构筑晶界和折叠结构并且对其原子构型和电子态的精细操纵,为设计和构筑复杂石墨烯纳米结构并研究其电子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三.均一构型氢化石墨烯的制备与各向异性能带结构。由于氢原子的有序化学吸附可以增加本征石墨烯的自旋轨道耦合,引入能隙和磁有序,均一构型的氢化石墨烯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新奇性能的石墨烯衍生新型二维材料。目前,有序氢化石墨烯的面积太小(100 nm以下),构型不均一,是有序氢化石墨烯的实际应用的最大瓶颈。选择Ru(0001)上生长的大面积高质量的单晶石墨烯,通过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氢原子吸附,成功制备结构均一的部分氢化石墨烯。STM测量结合DFT计算的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中氢原子吸附在石墨烯晶格特定的3/R30?位置,形成新的周期为2.54 nm的摩尔超结构。理论计算发现,这种部分氢化石墨烯展现很强的各向异性的能带结构:在一个方向上展现导带和价带相交于狄拉克点的半金属特征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展现具有能隙的半导体特征。大范围(250 nm×250nm)的STM图像显示,相比于其它氢化石墨烯的工作,这种氢化石墨烯尺寸最大,质量最高,为通过外来原子和分子修饰构筑石墨烯衍生的新型二维材料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四.Au(111)上FeF20TPP的极低能(<20meV)振动的探测。有机分子的低能振动导致的分子内部电子空穴快速分离一直被认为是光合作用中高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目前研究报道的有机分子的振动能量都在100 meV量级。因此,研究有机大分子的极低能振动有助于理解分子在光合作用中高转换率以及有关物理化学现象。首先,在4.2 K下,FeF20TPP中心测量的STS中可以观测到一个位于费米面处的’谷’,然而,在0.4 K下相同位置采集的STS中变成了两对关于费米面对称的的台阶。在0.4 K下,通过在不同强度垂直于样品表面的磁场下和不同空间位置上STS的测量,结合相关理论计算,揭示出在4.2 K下位于费米面的谷特征并不是来源于近藤效应和磁激发引起的非弹性隧穿,而是分子的极低能量(低于20 meV)振动激发打开的非弹性隧穿通道所致。这一结果也预示,极低能振动激发很可能是目前类似尺寸的有机大分子上发现的费米面的谷信号的真正来源。五.适用于自旋极化STM的体材料Ni针尖的成功获取。自旋极化STM是在原子尺度研究石墨烯和有机分子的自旋极化性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现STM的自旋极化分辨的关键在于磁性针尖获取。与之前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施加恒定电压腐蚀针尖的方法不同,设定恒定的腐蚀电流可以得到了一个稳定的腐蚀过程并高效制备出体材料Ni针尖。利用恒定电流电化学腐蚀方法成功获取的Ni针尖能应用于STM测量并得到高质量的原子级分辨STM图像。而且,通过对于自旋极化体系的标准样品,即Cu(111)表面的三角形钴(Co)岛进行表征证明,所制备的Ni针尖能成功获取自旋极化信号,从而证明它适用于自旋极化STM的测量。Ni针尖的成功获得,为下一阶段研究石墨烯与有机分子纳米结构的自旋极化性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系统提出了针对新闻和新邮件的主动信息推送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结构、系统实现细节等,采用MAS获取用户兴趣和获取用户所需的信息,通过人机对话完善兴趣档案,更准确地获取信
前列腺囊肿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缺少有效的常规检查手段,容易漏诊。经直肠超声检查可提高前列腺囊肿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项目名称 :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我国十组人群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对比研究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物已经成为了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建筑物的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物需要实现的功能密切相关
采用均匀设计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携带3-磺-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对木质材料进行防腐处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处理材中IPBC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IPBC的
从岗位创造而言,网络平台劳动力市场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对用工信息充分、即时、有效配置,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劳资共赢而言,灵活就业岗位的供给涌现反映出企业对灵活性的
报纸
目的探讨黄连与肉桂不同配伍比例对交泰丸中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方法各组中药采取水煎法,小檗碱检测条件:色谱柱XTerraP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5 mol.L-1磷酸
【正】一、生源"拐点"之后的大陆高校招生2010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为957万余人,比2009年的1018万减少65万人,而较之2008年的1060万则减少了103万。2010年高考全国招生计划总数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高温环境中笼养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其维生素C需要量。选取29周龄、健康且产蛋率接近的
目的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芯片(array CGH)与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二代测序(MALBAC-NGS)两种方法进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筛查的结果差异。方法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