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空腔绕流流场自激振荡研究及其在高速列车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设备、建筑、载运工具都具有通风格栅,格栅与其内侧空间共同构成格栅-空腔结构。当流体沿切向流经该结构时即形成格栅-空腔绕流。一定条件下,此类流场会产生自激振荡现象。流场自激振荡是一类稳定的周期性振荡过程,能够导致结构振动、流动噪声等问题,也会影响设备通风散热或空调系统运行。同时,流场自激振荡过程包含着复杂的流动现象和很多流体力学基本问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及理论研究意义。本文以地面载运工具为应用对象,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格栅-空腔绕流流场自激振荡现象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格栅-空腔绕流流场自激振荡产生机理、基本特征、激发条件、变化规律、控制方法及其在高速列车中的应用,以期加深对该流动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明确流场自激振荡的时频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流场自激振荡频率、幅值的预测方法,为解决流场自激振荡在载运工具运行中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关设计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及理论依据。建立了格栅-空腔绕流数值模拟模型,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流场变化过程,分析了流场自激振荡的产生原因。使用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流动参数的时频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明确了自激振荡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大尺度涡团的运动导致格栅-空腔绕流流场产生自激振荡;大尺度涡团的形成与格栅周围涡量的聚集过程密切相关;不同位置的振荡频率相同;沿来流方向,压力振荡幅值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流场自激振荡的激发条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不同条件下,流场可能处于非振荡状态、过渡状态及自激振荡状态。当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若流场振荡幅值大于零且振荡幅值变化率接近零则表明流场中存在自激振荡现象。当分离边缘边界层动量厚度δd较小,流动雷诺数Reδ较大,格栅间隔长高比G/H较大时,流场自激振荡更容易被激发。当空腔相对长度Lc/L<1.5,空腔相对高度Hc/L>5时,空腔壁面不会对流场自激振荡造成影响。对流场自激振荡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包括流动状态研究及模式转变研究。得到了不同流动状态、振荡模式下振荡频率、幅值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有:格栅-空腔绕流流动状态可以用参数λ=(Reδ)1/2/(δd/G)进行区分。随着λ的增加,流场将经历三种流动状态。在不同流动状态下,振荡频率、幅值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大差异。随着格栅间隔长高比G/H的增加,流动状态转变的临界参数λ1和λ2均呈线性减小。随着λ的增加,模式转变发生的临界参数(L/G)j呈单调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对流场振荡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对两种典型控制手段对于流场振荡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变格栅肋片角度控制流场振荡的方法。总体来看,在分离边缘添加斜面能够有效降低格栅-空腔绕流流场的自激振荡强度。而在冲击边缘切割斜面对流场振荡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改变格栅肋片角度对流场振荡的抑制效果较好。建立了考虑通风格栅影响的高速列车设备舱流动数值模拟模型,着重对通风格栅附近的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高速列车设备舱通风格栅附近会产生流场自激振荡现象。在其影响下,高速列车设备舱裙板受到周期性气动载荷的作用。
其他文献
静脉炎是长期输入高浓度液体和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或留置针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导
一则单纯的故事文本中找不到神话意图的社会学答案,只有在特定情境中,神话话语实践的根本意图才会浮现。正是通过灾后背景下族群话语-实践导向的经验与诠释社会学测量让我们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输入前列地尔对静脉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静脉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分别给予静脉推注和茂菲滴管静脉滴注,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弹性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全面检查肝脏区,根据图像判断肝组织的软硬程度,从而分
为确定北京平原地区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夏垫断裂中南段的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地震危险性,在齐心庄、潘各庄和大东关跨夏垫断裂布置了3条测量剖面,共计221个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