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改造》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翻译批评为理论依据,对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的五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哲学作品翻译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哲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批评理论的定义,方法及作用。翻译批评有助于提高翻译水平,为翻译教学提供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译文,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翻译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文章随后介绍了杜威及其著作《哲学的改造》的地位和影响,并简要介绍了《哲学的改造》各中译本及其译者的情况。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被认为是美国思想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自1919年4至1921年6月,杜威应学生胡适等人的邀请,来华访问两年多,足迹遍布了中国十余个省。杜威及其思想在当时中国知识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杜威的论著也被陆续译成中文,而《哲学的改造》中的新颖观点获得了热烈的评论,并不断有学者将其重译。为了使杜威的思想更完整准备地呈现给中国读者,本文从词汇、句子和超句体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哲学的改造》的五种中译本,并从中总结出影响哲学作品翻译的各种因素,为今后哲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借鉴,有助于使外国哲学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
其他文献
模因论是在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基础上形成的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该理论源于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自该
随着信息产品的日益丰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深度要求越来越高。笔者在“9·3”阅兵报道中,对这一大场景中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度挖掘,从四个模块的受阅编组方式、70面抗
批评话语分析(CDA)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语篇中的话语。公共话语中的具体语言使用通常被操控和控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批评话语分析展现出广阔的研究前景。一方面它持续吸收来自社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当代文学界享有盛誉。她的作品主要关注在白人文化主导下黑人痛苦压抑的生活和经历,集中体现黑人与白人的文化冲突以及黑人受
近30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倍受译者的关注。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切;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如何恰当有效地翻译文学作品
本文尝试基于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的定义,探讨小说《凯利帮真史》中的主人公内德·凯利的身份认同问题。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有着流犯流放史的国家。自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