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展示我国2002-2010年疟疾疫情时空演变,并分析近10年来疟疾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我国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时空数据支持。方法:12002-2010年我国本地疟疾疫情时空变化分析1.1利用我国2002-2010年疟疾疫情年报数据和期间全国行政区划经纬度、人口等数据,通过ArcGIS软件,整理年报数据并提取本地病例数据库,并将其与全国行政区划经纬度、人口等数据库根据相同字段进行连接,建立本地病例地理信息数据库。1.2在分析全国本地疟疾发病率的发展变化趋势基础上,运用时间扫描统计量法探索本地疟疾疫情的时间聚集性特征。1.3利用ArcGIS10.0软件的图像渲染功能,按照WHO全球疟疾报告的发病率分类标准,以可视化地图展示全国范围内本地疟疾病例不同发病率等级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各等级县、区空间分布变化。1.4参考1.3的结果将2002-2010年疟疾流行划分的不同阶段,将各个阶段的全国本地疟疾病例数据库分别导入SaTScan9.1软件进行空间扫描聚类分析,分析其演变趋势,并对主要流行省份进行局部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探索小尺度下疟疾疫情时空聚集区。22002-2010年我国输入疟疾疫情时空变化分析2.1利用我国2002-2010年疟疾疫情年报数据和期间全国行政区划经纬度、人口等数据,通过ArcGIS软件,整理年报数据并提取输入病例数据库,并将其与全国行政区划经纬度、人口等数据库根据相同字段进行连接,建立输入病例地理信息数据库。2.2在分析全国输入疟疾发病率的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时间扫描统计量法探索输入疫情的时间聚集性特征。2.3利用ArcGIS10.0软件的图像渲染功能,按照WHO全球疟疾报告的发病率分类标准,显示全国范围内输入病例不同发病率等级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各等级县、区的空间分布变化。2.4参考2.3的结果将2002-2010年疟疾流行划分的不同阶段,将各个阶段的全国输入疟疾病例数据库分别导入SaTScan9.1软件进行空间扫描聚类分析,分析其演变趋势,并对主要流行的地区进行局部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探索小尺度下输入疟疾疫情的时空聚集区。结果:12002-2010年我国本地疟疾疫情时空变化分析1.12002-2010年全国本地疟疾发病率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4年、2005-2007年、2008-2010年,总体上呈稳定-上升-下降的趋势。时间扫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0年全国本地疟疾疫情在时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明显的聚集性。发病高峰时间为2006-2007年,年均发病率3.1/10万,相对危险度为1.97,P值<0.01。1.2全国本地疟疾疫情空间分布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4年、2005-2007年、2008-2010年。2002-2004年全国本地疟疾发病率在千分之一以上的县、区有73个,万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的有169个,零至万分之一的有1166个。2005-2007年各等级县、区数量变化不大,千分之一以上和零至万分之一的县、区数较上一阶段分别下降2.7%和9.8%,万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增加2.4%。2008-2010年各等级县区数量均有减少,较上一阶段分别下降91.5%、30.6%和25.1%。全国本地疟疾发病率与有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县、区数的变化不一:2002-2004年两者均在较高水平小幅波动,2005-2007年全国本地疟疾发病率上升至高峰,但各个发病率等级的县、区数波动不大,2008-2010年两者均减少。1.3空间聚类分析显示,疫情集中于2005-2007年,而且地理上并非随机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和安徽省。空间聚集区在三个阶段呈现出南部-中部-消散的演变趋势。2002-2004年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海南南部、安徽北部与河南湖北交界,其中南部聚集区的面积与发病率都超过中部,疫情较为严重,对全国疫情有主要影响,2005-2007年南部聚集区面积与发病率都降低,但安徽省北部聚集区面积与发病率均增大,全国疫情总体加重,疫情转移至中部,2008-2010年各聚集区发病率降低,全国范围内疫情呈下降趋势。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显示各聚集区均集中于2002-2008年,2009-2010年未发现新时空聚集区。其中云南省出现时空聚集区的时间为2002-2007年,包括30个县、区,主要分布于中缅边境地区;海南省出现时空聚集区的时间为2002-2005年,包括9个县、区,分布于海南岛南部;安徽省出现时空聚集区的时间为2005-2008年,包括12个县、区,分布于安徽省北部。2.2002-2010年我国输入疟疾疫情时空变化分析2.12002-2010年全国输入疟疾发病率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4年、2005-2007年、2008-2010年,发病率总体上呈稳定-上升-下降的趋势。时间扫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0年全国输入疟疾病例在时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明显的聚集性。发病高峰时间为2005-2006年,年均发病率0.7/10万,相对危险度为2.36,P值<0.01。2.2全国输入疟疾疫情空间分布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4年、2005-2007年、2008-2010年。2002-2004年全国输入疟疾发病率在千分之一以上的县、区有9个,万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的有46个,零至万分之一的有1209个。2005-2007年千分之一以上县、区数增加88.9%,但全国有输入疟疾病例报告的县、区数量总体变化不大。2008-2010年千分之一以上县、区数减少52.9%,但全国有输入疟疾病例报告的县、区数量仍无减少。全国输入疟疾发病率与有输入疟疾病例报告县、区数的变化不一:2002-2004年两者均处于小幅波动状态,2005-2007年全国输入疟疾发病率上升至高峰,千分之一以上县数大幅增加,但有输入疟疾病例报告的县数总体上变化不大,2008-2010年全国输入疟疾发病率下降,千分之一以上县数同时减少,但有输入疟疾病例县数仍没有减少。2.3空间聚类分析显示,空间聚集区集中于2005-2007年,而且地理上并非随机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贵州-广西交界和浙江省,聚集区未出现明显消散的趋势。2002-2004年聚集区分布在云南西南、湖南贵州广西交界和浙江省,云南西南部疫情对全国输入疟疾疫情有重要影响,2005-2007年云南省聚集区发病率增加,聚集程度上升,全国输入疟疾疫情上升,2008-2010年各聚集区发病率降低,但输入性病例分布仍然广泛。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显示各聚集区均发生于2002-2008年,2009-2010年未发现新时空聚集区。其中云南省有两个时空聚集区,一级聚集区位于云南省西部边境,包括10个县区,时间为2004-2007年,二级聚集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边境,包括2个县区,时间为2002-2005年,湖南-贵州-广西交界聚集区的时间为2002-2005年,包括79个县区,浙江省聚集区时间为2006-2008年,包括29各县区,分布于浙江省东部。结论:2002-2010年我国疟疾传播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本地疟疾病例已经无明显聚集性分布特征。到2010年,全国70%以上县、区已无本地病例,发病率下降至0.03/万,疟疾传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疟防工作进入消除阶段。但输入病例报告地区不断扩大,虽未出现聚集性分布,但仍应是疟疾监测工作的重点,以及时发现聚集性输入病例,防止继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