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的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而实践性知识是实践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研究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性知识生成机理,对于提升其实践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全日制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1)探究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并根据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从知识范式与实践性知识转化的角度,构建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性知识生成的SEIA模型;(2)结合SEIA模型和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H大学的12个代表性专业领域的300名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和bootstrap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知识交流的中介效应大于知识整合的中介效应;对中介变量的分变量而言,交流顺畅性、整合频率两个分变量中介效应不显著。结合调查问卷与访谈,发现四个阶段分别存在问题:知识学习阶段存在知识理解不深刻,忽视细节,实践时间不足,精力匮乏的问题;知识交流阶段存在师生交流频率低、交流不顺畅的问题;知识整合阶段存在反思总结欠缺积极性、整合过程缺乏沟通的问题;知识运用阶段存在知识运用范围窄、运用过程缺少指导的问题;(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分配实践时间与任务,提升实践项目实用性,强化“家长式”人才培养,开展归纳整合技巧的统一培训,增进师生交流,落实实践全方位指导,学会多角度换位思考,提高实践积极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高校和企业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