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活动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作为长期接受正规全日制教育的人力资本富集者,本该是踊跃投入创业活动的主力军,现实状况却是大学生创业意愿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究其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缺乏有效的创业知识。本文认为,大学生个体社会网络,即其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稳定关系网,是其获取更多创业知识的关键来源。由于大学生自身所能领悟和获取的知识有限,必须借助其个体社会网络,通过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实践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为大学生传递知识,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提供物质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学术界,创业学习领域以及社会网络与创业的交叉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且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学习过程的实证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围绕“大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特征的社会网络选择合适的创业学习方式去影响其创业知识的获取”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梳理,借鉴相关文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成熟量表常用的社会网络规模、中心性、异质性和网络关系强度四个维度来测量大学生个体拥有的社会网络,基于创业学习理论、知识获取理论构建了以创业学习方式为中介变量,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知识获取影响的概念模型,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356份有效数据,利用spss21.0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所提假设。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1)大学生的三种创业学习方式在山西省大学生个体社会网络特征对创业知识获取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经验学习的负向中介作用未得到验证,可能与大学生离不开关系网络提供的物质和情感支持有关。(2)具有强关系,高中心度的大学生偏向于选择经验学习获取创业知识;具有大范围和高异质性社会网络的学生偏向于选择认知学习方式获取创业知识;在实践学习方式方面,大学生所具有的强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大学生的三种创业学习方式: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均对创业知识获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认知学习对创业知识获取的作用最大。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大学生要维护并拓展已有社会网络,获取丰富创业知识。(2)大学生要谋求社会网络特征与创业学习方式的匹配,提高创业知识获取有效性。(3)高校、政府、社会等正式网络要对大学生创业学习予以足够支持,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树立认知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