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鲁藏布江卧龙至直白河段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区域。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壳隆升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河谷形态上表现为宽谷与峡谷相交替。不同的河谷地貌单元发育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同时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测区的公路、铁路、机场、水电站等基础工程建设。论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分析了测区滑坡、泥石流、崩塌发育特征,同时采用信息量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区内滑坡地质灾害总计发育20处,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呈带状分布,具有集中发育的特征,宽谷段以高位岩质滑坡为主,为大地震诱发所形成,规模巨大,形成年代久远,现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峡谷段的滑坡多以松散冰碛物为物质基础的土质滑坡为主,规模较岩质滑坡小,在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下均可能失稳。区内发育泥石流沟总计53条,分布于干流两侧无流水支沟内,河流左岸多发育降雨型泥石流,右岸以规模较大的冰川泥石流为主,这是由左右两岸支沟沟源海拔和支沟沟谷形态等方面决定的,区内泥石流受控于降雨和温度等因素,多在夏季诱发。崩塌地质灾害发育10处,受强震、人工削坡、河流掏蚀等诱发因素控制。(2)在对龙安村滑坡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背景、堆积体物质组成等详细调查基础之上,剖析了龙安村滑坡形成演化经历的四个阶段:后缘结构面贯通阶段—岩体抛射脱离母岩阶段—撞击堵江阶段—后期自稳定阶段。则隆弄冰川泥石流20世纪以来曾多次爆发,并摧毁下游村落,通过对泥石流各分区的地貌单元和物源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得出泥石流在地震或高温的条件诱发下,形成区冰雪崩落物源突然启动,沿途卷携刮铲沟谷底部以及两侧的冰碛物堆积体,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冲下则隆弄冲沟,覆盖于古堆积扇之上,甚至阻塞雅鲁藏布江。(3)本文选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度、河流水系、降雨量、坡向、拔河高度、地震烈度和人类活动等作为评价因子,经计算分析可得:坡度与地层岩性对滑坡灾害有控制作用,地层岩性与降雨量对泥石流发育的贡献值最大。采用层次分析与信息量耦合的计算模型,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最终将评价结果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评价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的地质灾害分布基本一致,准确的反映出地质灾害的发展规律。(4)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的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2%和23%,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宽谷河段两岸以及峡谷河段的大片区域,受构造断裂、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强烈;中危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33%,在卧龙镇与米瑞乡之间河段的中高山地貌中呈片状展布,主要受控因素为拔河高度和工程地质岩组,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弱;低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卧龙镇上游河段,以及雅鲁藏布江两岸支沟的沟源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区内地层岩性坚硬,风化程度较弱,几乎不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