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边际——以孔老、郭象为参照的庄子诠说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提供一个解释庄子的新模型,提出庄子的基本方式是以纵破横,即以个人内在心灵超离来化解多元价值冲突,最终归结为游于边际的智慧。这一模型的提出是通过对现代庄学的反省实现的。现代庄学是在中国思想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其基本特征就是中国思想的西化式整理。这种方式是中国思想进入现代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但是它的铺展也是中国思想中国性丧失和掩蔽的过程。如何面对现代性和中国性的双重要求,是当代经典解释的根本课题。本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庄子为对象,展开这样一种解释工作的。本文不是对庄子思想体系的逻辑解析,也不是一种比较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以庄子为中心的思想流程的描述,前后映照,以勾勒庄子这部经典的基本特质。本论文分为引言,上篇,下篇和结语四部分。   引言介绍庄子研究的基本状况,并且提出本论文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上篇分为三章,集中于庄子与其思想前辈及其后学的关系上,希望勾勒庄子思想的前因后果。第一章讨论孔子和老子及惠施对庄子的影响。孔子和老子对庄子都有影响,庄子对孔、老都有批判。他不满孔子过于世俗,老子耽于道论,而是走出一条以内在通天地的路子。对惠施的批判则是庄子超越名辩思路的源头。第二章分析庄子的问题与方式。庄子有其独特的洞见,那就是对多元价值冲突性的发现,这就是《齐物论》中彼此是非问题的本质。庄子内在超离之路就是要面对这一问题,以开出一个新的存有世界出来。这是庄子以纵向超离方式破解横向的价值冲突的努力。第三章介绍庄子后学对庄子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指出由庄子到后学,再到郭象的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   下篇分为四章,集中于庄子与其最重要的解释者郭象之间,分析后者在那些地方修正了庄子,希望籍此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庄子思想的内在脉络。第四章对庄子和郭象的异同做总的说明。认为庄子是一个追寻以纵破横的思想家,而郭象则对庄子的模式进行了改造,先肯定横向的多元存有,然后又肯定文明的意义。第五章以庄子和郭象的道论和玄冥之境说为中心,讨论二者的异同。郭象的玄冥之境说是对庄子道论的有力推进,试图以一种本体境界论的方式修正道论的内在化倾向。第六章讨论庄子和郭象的伦理观念。庄子伦理观念的核心是圣人,而郭象则把这一问题扩展开了,把人的社会性考虑进去,这是其玄冥之论的自然延伸,也是其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第七章讨论庄子和郭象的政治、历史观念。庄子基本上是对政治失望的思想家,他从根本上拒绝政治。不过,这也留下了一些基本困惑。郭象则力图在庄学的基本思路上,解决这一困惑。他以性分为基点,以历史本体和历史迹象的区分为关键,力图在儒家和庄子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结语则指出,庄子思想既具有中国思想的基本特质,也具有其独特的洞见。庄子既指出了一条生命之路,也展开了对多元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他的基本智慧就是游于边际,即通过内在生命的提升自由游走于多元存有之间,这一洞见有独特的政治意蕴。
其他文献
随着以张翎、李彦、陈河、孙博、曾晓文、余曦等为代表的“多伦多小说家群”的崛起,加拿大新移民文学无论在数量抑或质量上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多伦多小说家群”的作品
汉俳是中国从来没有过的文体。中国诗坛把汉俳这种从日本文艺得到启发的诗歌体型逐渐地固定下来,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从《诗经》算起三千年,从《楚辞》算起两千途,具有如此长久
学位
陈澧,清代著名学者,尤其精通音韵文字,一生著述颇丰,《说文声表》是其古音学著作。此书成于陈澧三十岁(1840年)之前,根据谐声重新排列《说文解字》,依照段玉裁古韵分为十七部。  
学位
太原王氏是中古著名的世家大族。它起源于西汉的王威,兴盛于魏晋。家族发展过程中文人辈出。东晋后期,太原王氏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家族遭遇两次家难,而后子孙日渐分散,但始终没
《复古编》是北宋张有编撰的一部以四声排序的字书。前人对《复古编》的研究大多只是几句简单描述或点评,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体例还没有被全面地揭示出来,对其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