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儿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儿童血流感染的诊治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也有重要意义。 方法: 回顾性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确诊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细菌学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确证,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当年标准。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一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 结果: 1.临床特征: (1)一般资料:确诊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患儿共399例,其中男253例,女146例,男∶女=1.73∶1,年龄16小时-16岁,其中≤28天有261例(65.4%),~1岁有91例(22.8%),~3岁有18例(4.5%),~6岁14例(3.5%),~16岁有15例(3.8%),≤1岁患儿总共352例,占88.2%。主要来自新生儿科261例(65.4%),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184例,46.1%),新生儿普通病区(NSCU)77例(19.3%)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31例(7.8%)。社区获得性感染244例(61.2%),医院获得性感染155例(38.8%)。 (2)临床资料:288例(72.2%)有基础疾病,主要为早产和低体重(45.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6.7%),消化系统畸形(24.7%),先天性心脏病(24.3%),贫血(23.6%)等,同时患有2种及2种以上基础疾病患儿175例(60.8%)。80例(20.0%)有侵袭性操作病史,主要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81.3%),深静脉静脉置管(58.8%),脐静脉置管(45.0%)等。外科手术史20例(6.9%),外伤史4例(1.4%)。因感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有50例(12.5%),以感染性休克最常见(40例,80%),其次为MODS32例(64%)。治愈290例(72.7%),好转48例(12.0%),放弃治疗46例(11.5%),死亡15例(3.8%)。 2.病原菌分布及变迁: 从399例患儿送检血液标本中共检出408株革兰阴性致病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346株(84.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49株(2.9%)。排在前6位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75株,42.9%)、肺炎克雷伯菌(106株,26%)、肠炎沙门菌(15株,3.7%)、阴沟肠杆菌(15株,3.7%)、鲍曼不动杆菌(13株,3.2%)及铜绿假单胞菌(12株,2.9%)。前后3年两组病原菌总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ICU检出的常见致病菌中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8株,40.2%)、肺炎克雷伯菌(80株,41.2%)和阴沟肠杆菌10株,5.2%)。而在非ICU中为大肠埃希菌(97株,63.4%),肺炎克雷伯菌(26株,17.0%)和肠炎沙门菌(13株,8.5%)。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68株,50.0%),而大肠埃希菌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最主要致病菌(134株,63.5%)。 3.耐药性分析及变迁: 主要肠杆菌科致病菌株对2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2种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和头孢西丁仍旧保持高度抗菌活性,耐药率均<8%。而对青霉素,一至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菌较高,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0%以上,一至四代头孢菌素之间的耐药率差异性不大,均>55%,且肺炎克雷伯菌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6年间产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株94株(53.7%),肺炎克雷伯菌株80株(75.5%)。产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一至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产ESBLs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丁胺卡那和头孢西丁保持高度敏感性,耐药率<9%。共检出23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14株)检出率高于肠杆菌科细菌(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头胞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37.5%。铜绿假单胞菌除了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50.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基本<1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均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60.0%。2013-2015年与2010-2012年比较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明显增高,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肺炎克雷伯菌高,但对青霉素,一至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较肺炎克雷伯菌低。 结论: 1.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好发于1岁以内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易发。 2.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主要为社区获得,而肺炎克雷伯菌为医院获得。 3.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仍旧保持高度敏感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8%,对于临床严重血流感染患儿,以上两类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优先选。 4.6年间共检出检出23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其中9株CRE,检出率相对较低,但临床医生仍需警惕CRE的流行。 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明显增高,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肺炎克雷伯菌高,但对青霉素,一至四代头孢菌素类较肺炎克雷伯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