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逐渐深入到产品内部分工,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个工序或环节的生产,产品生产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品内分工已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现象。加工贸易是实现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缓解了就业压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也存在着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小、外资企业主导、持续的顺差等诸多问题。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期望应用产品内分工理论来探寻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的路径及对策。产品内分工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环节在空间上分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专业化于产品特定环节的生产。微笑曲线和价值链表明,加工贸易是实现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加工贸易价值链与产品内分工价值链是一致的。在产品内分工中,高附加值部分位于产品价值链的上下游,同时也是获利最高的部分。发达国家处于上下游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事中间环节的简单产品加工组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取得巨大发展,同时存在着一些特点。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表明,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内分工程度进一步深化,基本保持在0.35左右,最高时达0.413;增值率不断提高,由20世纪80年代的负增值率逐渐转为正增值率,并且逐年提高,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高达82.1%;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并且其地位在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份额很小;出口市场结构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通过这些分析,总结出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飞地效应”明显:技术水平不高,国内产业品价值链短;整体竞争能力弱,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加工贸易体制落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指导加工贸易升级就是要求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向产品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发展,提高本地采购率,提升加工贸易技术水平,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链。升级策略包括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去那些经济水平落后于中国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以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加工贸易升级进程;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境外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